这里不仅生产着打造兵甲所需的百炼钢、灌钢。
更在刘俊提供的思路下,开始小规模试制更为坚韧的板甲和更精良的兵器。
宛城金矿的开采则更为隐秘,产出的黄金被直接铸成金锭,秘密存入州牧府库。
为荆州提供了雄厚的财政储备和战略资金,如今已开采出黄金逾四十万斤。
矿产的大规模开发,极大地增强了荆州的军工潜力和经济实力。
荀彧主持的农政改革成效显着。
“高效复合肥”在经过小范围试验取得惊人增产效果后,被有序地推广至整个荆州和冀州四郡。
虽然仿制生产尚未完全成功,但已经制作出了低配版化肥,只能增产三成。
刘俊荀彧等人不断优化的施用技术,荆州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盈。
刘俊荆冀两地府库内粮食超八百万石,足够二十万大军食用四年。
与此同时,州牧府大力兴修水利,整治了汉水、沮水、漳水等河流的堤防和灌溉系统。
鼓励开垦荒地,推广轮作制。
赋税减免政策持续了两年,第三年起虽恢复征收,但税率水平保持低位。
且吏治相对清明,贪腐受到严惩,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民间财富迅速积累。
襄阳、江陵、宛城等大邑,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来自南方的犀角、象牙、珍珠,北方的毛皮、牲畜,江东的丝绸、瓷器。
乃至通过初步恢复的丝绸之路南阳段流入的西域奇珍,都能在市场上见到。
手工业也蓬勃发展,尤其是依托矿产资源的铁器制造、武器加工,以及传统的纺织、漆器、造纸等行业。
社会呈现出一派安定繁荣的景象,流民归附,人口稳步增长。
四年时间,荆州军完成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在白起、张辽等将领的严格操练下,总兵力维持在十五万左右,但皆为脱产精锐,装备焕然一新。
南阳连弩已实现大规模列装,并有了改进型号。
重甲步兵、精锐骑兵的比例显着提高,荆州铁骑达到了五万人,由白起和孙策统领。
在刘俊的亲自推动下,《易筋经》基础的前三篇的精要在荆州军中广为传习。
四年间,军士们日夜苦修,成效卓着。
军中涌现出大批筋骨强健、气力悠长的悍卒。
寻常士卒亦能开三石硬弓,负百斤重甲行军数十里而气不喘。
更有数百名天赋出众的基层军官,如军侯、都伯之流,将易筋经修至小成。
拳脚生风,刀枪难入,单兵战力远超寻常精兵,整支大军的耐力与韧性亦随之水涨船高。
年方二十的刘俊,凭借刻苦的修炼,已将《易筋经》修炼至第七重境界,内力浑厚,周身经脉畅通无阻。
其《独孤九剑》亦精进至第七重“破箭式”,能于乱军之中洞察箭矢轨迹,挥剑格挡,水泼不进。
而《生死符》更是练至大成境界,凝水成冰,隔空发射,符发无声,控人生死于一念之间。
此刻的刘俊,综合实力已稳稳踏入绝顶猛将中期水平,威势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