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郡城,范离便拉着丁大年去置办行头。
丁大年身形魁梧,远非常人可比,接连走了几家成衣铺,店里都挑不出合他身的现成衣裳。范离估摸了一下时日,离黄河封冻还早,便不再将就,径直寻了家手艺精湛的老字号裁缝铺,为丁大年从头到脚、由里到外,一口气订做了好几身。
出了裁缝铺,范离又拽着大汉在郡城的大小铺面间转悠,采买购置提亲的礼品,按着当地规矩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点心果子、上好酒水,林林总总置办了一大车。
“大年啊,你这岁数也不小了,瞧着比我还大两岁,是该娶房媳妇,给你们老丁家留个后了。”范离一边在柜台前挑选礼品,一边对身旁的大汉絮叨。
丁大年正捧着一只烧鸡吃得满嘴油光,闻言憨头憨脑点头。
……
购置完提亲的彩礼,范离竟意外瞧见一处《半月谈》的发售点。说是发售点,其实只是一间临街小铺,门口挂着崭新牌匾,屋内陈设简单。负责人是个穿着半旧文士衫的中年人,正低头整理名册。
他抬头见到范离,顿时一脸惊喜,快步迎上前躬身行礼:“小人赵汉臣,见过范大人。”
范离对此人有些印象,是昔日肖国才手下的一名小吏。
“快请起,不必多礼。”范离抬手虚扶,目光扫过屋内齐整陈设,语气温和,“安陵郡地处偏远,你初来乍到,可有什么难处?”
赵汉臣略一思忖,回道:“回范大人,安陵郡地广人稀,识文断字的本就不多,加之百姓多以狩猎为生,对报纸……兴趣不大。这一期肖大人发来的三万份,至今只售出一半,依小人看,顶多还能再卖出五千份,剩下那一万份……”说着无奈地摇了摇头。
“无妨。一万五千份的销量,在安陵郡已属难得。”范离目光掠过桌上未售出的报纸,温声宽慰,“《半月谈》初创,发行量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前两期的数额,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探路。安陵郡的情形,你如实上报便是,肖大人心中自有计较。”
赵汉臣心中一暖。范离非但不加责备,反而如此体谅,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再次躬身:“多谢范大人体恤!小人定将安陵郡的实情仔细梳理,连同百姓对报纸内容的反馈,一并呈报上去。”
范离点点头,信步打量这处太常寺的站点,目光忽被墙角立着的一块木牌吸引——上面墨笔写着几个大字:大汉运动会报名处。
他好奇地指了指牌子:“这运动会报名,情况如何?”
赵汉臣脸上顿时焕发出与方才谈销量时截然不同的神采,带了几分兴奋回道:“范大人明鉴!报纸卖得是慢了些,可这运动会报名,却是热闹得很呐!安陵郡民风彪悍,百姓多以狩猎为生,弓马娴熟、脚力强劲者比比皆是。自这报名牌立起来,问询和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尤以射箭、负重、长跑这几项最是抢手。”
正说着,便见一个身着厚实旧皮袄、肩背长弓的精壮汉子大步迈进店来,声如沉钟:\"掌柜的,参加这什么运动会,有啥好处不?\"
赵汉臣抬头笑道:\"这位壮士问得好。只要你能过了郡里的选拔,便可去临安城参加总决赛。若是在拿到名次,不但有重金奖赏,更可直接入选军中任职,最不济也是个百夫长。\"
杨劲闻言眼睛一亮,当即抱拳:\"那我报射箭!\"
赵汉臣显然已习以为常,笑着应道:“好嘞,壮士这边请,咱们后院简单试试手,记上一笔。”他转身向范离恭敬道:“范大人若有兴致,不妨也移步后院一观?”
范离正想见识一番,便点头应下,示意丁大年一同跟上。
穿过店铺后门,眼前豁然开朗。整个后院人声鼎沸,竟比前头的铺面大了数倍不止。地面平整,俨然一处小校场。已有不少人在此参与各项初试,跳高、跳远……场中几个壮汉正奋力抛掷石锁,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
范离的目光却被场边一个不停绕圈奔跑的身影吸引。那人跑得大汗淋漓,头顶热气蒸腾,在这冬日里显得格外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