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报纸被谁买走了(1 / 2)

揽琴阁内,范离看着冯莫安组织起来的乐队。

加上礼乐坊的七名女子,乐队四十多人,阵容远比范离最初想象的更要齐全。

吹的有箫笛唢呐,拉的各种胡琴弦子,拨的有琴瑟琵琶,打的有钟鼓锣磬,另外还有范离不认识的,当真是五花八门。

乐师们的年龄看起来大多在三四十岁之间,正是技艺成熟、精力尚佳的年纪。

众人给范离见了礼,一个个都很紧张,倒是礼乐坊七名女子放的最开,看到范离眼睛就开始冒小星星,最近范离回剑阁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些姑娘已经开始犯起了相思。

跟大家打过招呼后,范离大大咧咧往凳子上一坐,朝冯莫安扬了扬下巴。冯莫安会意,转身朝乐队略一颔首,整个揽琴阁便静了下来。

乐队准备了两首曲子,第一首曲子《半壶纱》,礼乐坊七名女子主唱,众人伴奏。

琴师端坐,指尖轻轻一勾,一缕清越的琴音便荡开空气,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紧接着,箫声幽咽,似远山传来的叹息,绵绵加入其中。一位操着胡琴的乐师微闭着眼,手臂舒缓地拉动,弓弦相触,流淌出低沉而富有磁性的长音,稳稳托住了旋律的基底。

随后各种乐器加入,乐音渐渐丰盈起来,笛声越发清亮,与呜咽的箫声一唱一和;待到前奏将情绪铺垫得恰到好处,七位女子,朱唇轻启。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

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

…………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音乐渐散,范离被小小震撼了一把。这首歌从他让礼乐坊女子帮忙把曲子谱出来,给到冯莫安,到现在总计不到七天时间,

能有如此呈现已是难得。他原以为仓促之间,乐队最多只能将旋律奏齐,却不想这编曲竟颇有章法,乐器间的配合也默契十足,尤其是妙音等七名女子的和声,清越中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将那词中“半壶纱”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冯莫安见范离神色微动,心中稍定,又示意开始第二首。《男儿当自强》,但是主唱还是礼乐坊,这首歌女人唱起来味道总有点不一样,没有男子的阳刚之气。一问冯莫安,原来这大汉国很少有男子唱歌的,只有在宁州一带有些会唱山歌的男子。

听完两首歌,范离心花怒放,对冯莫安大加赞赏,鼓励乐队继续排练,把礼乐坊几名女子叫到摘星楼,抱着吉他一口气弹唱十来首歌,礼乐坊众女子帮着打谱。

范离的计划是太常寺音乐大厅落成之后,先来一场音乐会。不仅要展示这些新编的乐曲,更要让临安城百姓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整个一个下午,七名女子被范离震撼的无以复加,尤其是那一曲《笑傲江湖》。

一曲歌罢,妙音等人僵立原地。她们仿佛不是听了一曲,而是被那歌曲强行拖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江湖。

这《笑傲江湖》的曲调,与她们熟知的所有乐章截然不同。没有婉转迂回,没有精雕细琢,旋律一起,便如烈马脱缰。

而范离的歌声无拘无束,是那傲游江湖狂放与豪迈,是泼天泼地的洒脱不羁。

几名女子呆呆的看着范离,心神摇曳,难以自持。有人仿佛置身于大漠风沙,策马狂奔,风声呼啸过耳;有人仿佛见证了高手对决,剑气纵横,心潮随之澎湃起伏;有人则单纯地被那歌声中的豪迈与洒脱深深震撼。

那是一种她们从未敢设想,甚至未曾目睹过的生命状态,无拘无束,笑对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