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应声匆匆而去,刚跑出几步,又被萧长山叫住:“等等,买报纸的钱,让刘直也出一半。”
……………………
城西墨香斋里,一群读书人围着报纸。
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儒,激动得声音发颤:“好!写得好啊!这才是写出了咱大汉的志气,写出了大汉的未来!老夫教书四十载,竟不如这篇文章说得透彻!”
一名年轻的书生裹着洗得发白的棉袍,双手捧着报纸,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说的何止是志气?它将我辈少年之前途,与国之命运紧紧相连!以往圣贤书总教我们忠君爱国,却鲜少说得如此明白——国之未来,不在庙堂之高,不在江湖之远,而恰恰在我等少年之身!在我等是否勤学求知,是否心怀壮志,是否敢想敢为!”
啪!
他狠的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有些人……”他手指狠狠点着报纸上那篇报道:“若此文所述为真!那些食朝廷俸禄、受万民供养的衮衮诸公,背地里竟行此等魑魅魍魉之事,与那市井恶霸沆瀣一气,为其张目,做那遮天蔽日的保护伞?!他们读的圣贤书,莫非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他们口中的仁义道德,莫非只是欺世盗名的遮羞布?!如此行事,纲纪何存?法度何在?天下寒门学子的指望,又该置于何地?!”
……………………
紧临大相国寺的一家老茶馆里,炭炉烧得正旺,水壶冒着热气。说书先生捧着《半月谈》,声情并茂地读着报纸。几名喝茶的客人听得义愤填膺,有人拍桌骂道:“不看不知道,天地会这些年竟是干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逼死的人命就有几十条,因为几十两银子,晚上跑到人家去,把一家人脱光了吊打,谁受得了这个呀,结果一家四口全都上了吊……哎!缺德呀!”
旁边一人道:“他们之所以这么猖狂,还不是上头有人,前脚把那些人抓了,后脚就有穿官衣的去要人……耸人听闻呀!”
又一名客人放下报纸,感慨道:“若不是这《半月谈》,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能知道这些龌龊事?只盼着这报纸能一直办下去,让那些藏在暗处的勾当都见见光!”
……………………
御书房内,范离端坐桌前,等着今天的字帖,他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毛笔书法讲究一个控笔,范离的功夫底子好,后世又见过很多名家的作品,几天功夫,他的字已经能看得上眼,现在终于不用再撕自己的作品了。
早朝过后,老帅哥拿了一份折子甩到他的小书桌上,打开一看,是工部关于黄河河道治理的,范离正要提笔抄写。
景帝淡淡道:“不用抄了,你就如何治理黄河,写出你自己的想法。”
范离本着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的原则问了句:“有奖励吗?”
景帝头也没抬:“有。”
范离兴奋的搓着手,陛下:“能先透露一下,奖励内容吗?”
景帝抬起头白了他一眼:“奖励你今晚去青楼,可以带上我去帮你打架。”
范离无语,脑袋里努力回想后世治理河道的法子,最后提笔写道:治理黄河,臣以为当以固堤束水,以水攻沙为主旨……
一名太监匆匆而来,手捧黄绢,裹着一份报纸,双手呈给景帝:“陛下,这是刚刚奏事处专门给您呈上来,说是报纸,请您过目。
景帝瞥了范离一眼,打开报纸顿时眼睛一亮,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