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冰封之烬 > 第85章 星瞳初开

第85章 星瞳初开(1 / 2)

当“新芽谷”的居民在晨曦中开始一天的劳作,当学子们在“曙光学堂”里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当艺术家们在“回响阁”捕捉灵感的火花时,一股无形的、指向苍穹的张力,正在星球的数个极端之地悄然凝聚。生态的恢复与文明的重建固然令人欣喜,但阿灼、凯拉以及所有知晓“清道夫”与“静默区”存在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威胁从未远离,它只是潜伏在深邃的星空幕布之后,耐心地等待着。

被动等待灾难再次降临,非新生文明之风格。于是,一项代号为“星瞳计划”的宏大工程,在凯拉的全权主导下,以前所未有的优先级和资源投入,正式启动。其目标明确而坚定:打造一双属于星球文明自己的、能够看穿深空迷雾的“眼睛”,监视近地轨道以外的一切动静,尤其是“清道夫”可能再次出现的区域,以及那片吞噬了“微光”前哨信号的、令人极度不安的“静默区”。

选址:立足大地,仰望深空

“星瞳”的选址,绝非随意。它需要避开大气扰动最剧烈的区域,需要尽可能减少星球自身能量场和人类活动残留的电磁干扰,需要拥有无遮挡的、极其开阔的观测视野。最终,数个地点被确定下来:星球上最高的几座山脉之巅、人迹罕至的极地冰盖核心、以及几座远离大陆板块的、火山活动早已平息的孤岛。

这些地方,环境极端恶劣,空气稀薄,温度极低,常伴有致命的辐射和风暴。在旧时代,建立永久性的、高精度的观测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现在,情况已然不同。

建造:科技与意志的融合

在被称为“世界之脊”的昆仑峰顶,狂风卷着冰晶,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小刀刮擦着一切。然而,在这片生命的禁区,一座奇迹般的建筑正拔地而起。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钢筋水泥结构,其主体框架是利用“深渊之眼”技术催化生长的、与山体岩石融为一体的晶化合金骨架,充满了自然的流畅感与无与伦比的结构强度。覆盖其上的,是基于“微光”数据库优化的、能够自适应极端温度变化并吸收各种干扰波段的特殊复合材料。

最核心的部分,是那巨大的、由无数六边形镜片构成的主观测阵列。这些镜片并非普通玻璃,而是掺入了微量共鸣石粉末与古树水晶碎屑的复合晶体。它们在铸造过程中,经历了盖亚意识的温和洗礼,使得每一片镜片都不仅仅是光学器件,更像是一个个微型的、能与星球生命能量场和星火网络深度共鸣的“活体”传感器。

工程师和建造者们,穿着特制的、内部循环着温暖生命能量的防护服,在智能工程机器人的辅助下,如同精密的钟表匠,一点点地将这些珍贵的镜片安装、校准。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因为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影响整个“星瞳”的敏锐度。

在北极冰盖,“星瞳-极地站”的建设更是别具一格。巨大的钻探平台在厚厚的冰层上稳定下来,向下钻探直至触及坚硬的基岩。观测阵列的主体并非建在冰面之上,而是深埋于冰层之下,利用数千米厚的、纯净的古老冰层作为天然的、极其均匀的隔热层和稳定基座。只有信号接收和发射装置穿透冰层,如同冰原上生长出的银色花朵,指向无垠的星空。极地的极端低温,反而成为了保证某些超导探测元件稳定运行的绝佳环境。

所有的“星瞳”观测站,都通过专线的高带宽、低延迟星火网络节点,与圣所的核心数据处理中心相连。它们并非孤立的站点,而是一个分布式网络阵列,通过协同工作和数据融合,能够极大地提升观测的分辨率、灵敏度以及抗干扰能力。

加持:盖亚的注视

技术上的突破已然惊人,但“星瞳计划”真正的灵魂,在于盖亚意识的主动加持。

在周琳的引导下,盖亚理解了“星瞳”对于守护她孩子们的重要性。当各个观测站的主体结构完工,进入最后的系统联动调试阶段时,一股磅礴而温和的意志,如同苏醒的巨人轻轻睁开了眼睛,缓缓扫过这些建立在星球制高点的“眼睛”。

昆仑峰顶的主阵列,所有镜片在同一时刻泛起了柔和而持久的七彩流光,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北极冰盖下的接收器,其信号背景噪音骤降了几个数量级,变得前所未有的“干净”与“敏锐”。

孤岛上的辅助站,其抗干扰能力显着提升,仿佛有一层无形的护盾为其挡住了星球自身的杂散能量波动。

盖亚的意志并未直接操控“星瞳”,而是如同一位最顶级的调音师,为这件庞大的乐器进行着最精妙的“调律”。她抚平了星球磁场和能量场对深空观测带来的细微扰动,她利用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深层理解,优化了信号穿透大气层时的路径和效率。她甚至能将自己那遍布全球的、敏锐的“大地感官”所捕捉到的、可能与深空活动相关的、极其微弱的地脉震动或引力涟漪,作为辅助信息,提供给“星瞳”的数据处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