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推理小说领域(1 / 2)

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诡异的“两极分化”:

一极是问徵及其合作歌手的新作,一经发布便空降榜首,引发全民讨论;

另一极是其他所有音乐人的作品,在剩余的空间里艰难竞争,想要脱颖而出变得异常困难。

一些资深音乐制作人私下无奈地感叹,“这已经不是市场竞争了,这是‘神’在散步,我们这些凡人连跟在后面吃灰的资格都没有。”

“他随便拿出一首作品,就够我们研究好几年,这怎么玩?”

面对这种局面,一些聪明的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彻底放弃在问徵擅长的领域(如宏大叙事、民族融合、极致技巧)进行正面竞争。

转而深耕细分市场,如小众电子、城市民谣、情感叙事类情歌等,试图在问徵光芒未能完全覆盖的角落寻找生存空间。

而言究堂音乐,则在这片由斯语一手创造的、无人能及的蓝海中,稳稳航行。

他们并不需要刻意去打压谁,因为对手们已经自己陷入了模仿失败的泥潭。

斯语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座无形的高峰,重新定义了音乐创作的上限,也让整个行业在震撼与挫败中,被迫开始反思与沉淀。

在云顶苑,斯语偶尔会浏览到那些模仿失败的评论,他只是淡淡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他从未将其他音乐公司视为对手,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如何将脑海中那个璀璨的文化宝库,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

音乐的篇章已然辉煌,但对他而言,这仅仅是文明画卷的一角。

就在大秦联邦的音乐界尚在“问徵风暴”所带来的余波中喘息,努力适应着那被《左手指月》等作品骤然拔高到令人窒息的审美与技艺标准时。

来自文学领域的另一股强劲“西风”,已毫无预兆地猛烈吹袭而来,迅速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

一位名叫奥利弗·詹金斯的北陆联邦作家,如同一位横空出世的文学剑客,以其最新力作《血色晚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推理探案小说阅读狂潮。

这本书以其精妙绝伦、堪称典范的“暴风雪山庄”式密室杀人设计,严谨到近乎冷酷、环环相扣的物证链推理逻辑,以及对上流社会虚伪面纱下人性阴暗面那种既深刻又带着几分优雅的剖析笔触,迅速征服了从资深侦探小说迷到普通读者的庞大群体。

它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销量在各个国家屡破记录,其影视改编权更是被天价竞得,同名电视剧集已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未播先热。

这股强劲的文学风潮,同样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了大秦联邦。

漫步于各大城市的连锁书店或独立书屋,最显眼的推荐位置上,必定陈列着《血色晚宴》那设计风格冷峻、极具辨识度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