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朝闻道(2 / 2)

“这比任何鬼神都要可怕!鬼神尚有善恶,而黑暗森林法则是纯粹的、冰冷的生存逻辑!”

“罗辑成为面壁者,背负着整个世界的命运,这太沉重了……”

“章北海!那个海军军官,他提出‘增援未来’的计划,眼神让我不寒而栗!”

学术界对此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社会学、伦理学、国际关系学领域的学者纷纷卷入论战。

支持者认为“黑暗森林”状态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极有可能的解释,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反对者则抨击其将人类社会内部的“霍布斯陷阱”简单粗暴地外推到宇宙尺度,忽略了文明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无论争论如何,《黑暗森林》的理论已然出圈。

“黑暗森林”、“猜疑链”成为了分析国际战略博弈、甚至商业竞争的高频词汇。

其影响力甚至开始反向渗透到一些严肃的战略研究机构,尽管他们未必完全认同,但不得不承认,这套理论提供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思考框架。

也正是在《黑暗森林》连载期间,斯语接到了来自大秦联邦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一份非正式交流邀请。

发出邀请的,是德高望重的杨振北院士,他曾公开表示《三体》中的一些物理设想“极具启发性,虽然目前看是科幻,但推动了我们思考一些基础问题的边界”。

这次会面安排得极为低调。在研究所一间布满书籍和草稿图的办公室里,年迈的杨院士与年轻的斯语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

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据陪同的助理后来回忆,杨院士在送走斯语后,独自在窗前站立良久,最终喃喃道:“后生可畏……或许,看待宇宙的视角,真的需要刷新了。”

斯语从容地周旋于文学、科技、学术与顶层社交圈层,他手中掌握的资源与影响力,已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然而,他并未被这些光环所迷惑,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随着影响力的提升,所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审视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他适时地让言究堂音乐推出的“古律新声”第二辑——《山河岁月》,以问徵之名发布。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古曲新编,而是融入了《三体》中那种宏大、空灵而又带着一丝悲怆的宇宙情怀,用古老的乐器描绘星辰大海,用现代的编曲诉说文明跋涉的沧桑。

音乐,成为了他平衡《三体》带来的冰冷理性与绝望感的一道暖流,也向外界展示着他驾驭不同文化维度的能力。

就在《三体》第二部情节推进到罗辑面对三体世界的威胁,发出那句石破天惊的“咒语”,并对一颗遥远的恒星进行“坐标广播”时,斯语在“墨痕”APP上,同步更新了一个与《三体》无关的短篇。

篇名《朝闻道》。

一个关于外星超级文明“排险者”降临地球,为顶尖科学家们提供揭示宇宙终极奥秘的机会,但代价是在知晓答案的十分钟后,自愿被彻底毁灭的故事。

数学家、古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他们为了窥见那终极的“道”,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真理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