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数读者而言,这个故事的结束,恰恰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开始期待斯语的下一部作品,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文化传统中那些璀璨的瑰宝。
这段持续大半年的阅读之旅,注定会成为许多人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就在《西游记》的连载于虚拟世界掀起惊涛骇浪,读者们为取经团队的最终归宿或欢呼或慨叹的同时。
在现实世界中,斯语那冷静而缜密的布局,也正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步推进。
将“西游”的热度从线上引燃至线下,从一个文学现象,拓展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
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这里正在上演的,正是根据斯语原着改编的大型神话戏曲《西游记》的首演。
当大幕拉开,凌云饰演的孙悟空以一个矫健绝伦的“出场”,配合着清脆激越的锣鼓点亮相时,全场观众的目光瞬间被牢牢抓住。
他并非简单地模仿猴形,而是将猴的灵巧、神的威仪、以及那份桀骜不驯与赤子之心融为一体,唱念做打,无一不精。
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睥睨天下的狂放,还是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孤寂苍凉,亦或是三打白骨精时的愤懑与委屈,都被他通过精湛的文武功底和极具表现力的眼神身段,刻画得入木三分。
台下,不仅有慕名而来的年轻观众,还有许多戏曲界的老前辈。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在幕间休息时,忍不住对身旁的弟子感叹,“后生可畏啊!这出戏,把咱们传统猴戏的精华都吃透了,又融入了现代舞台的审美,真正是让老树开了新花!”
长达三个小时的演出,观众席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当最终谢幕,所有演员登台,凌云带着一脸“猴妆”向观众深深鞠躬时,全场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潮水般涌向舞台,经久不息。
这不仅是对一场精彩演出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成功实现现代化转译的由衷赞许。
几乎与此同时,在数字世界的另一端,“墨痕”APP上,漫画版《西游记》的连载正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引爆着全网的热情。
顶尖漫画团队操刀,画风既保留了古典白描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动漫的张力与表现力。
孙悟空的眼神灵动不羁,唐僧的俊雅与坚韧,猪八戒的憨态与狡黠,沙僧的沉稳与忠厚,乃至各路妖魔鬼怪的奇诡造型,都在画师的笔下栩栩如生。
尤其是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狮驼岭等大场面的绘制,气势恢宏,细节丰富,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连载平台的热度居高不下,评论区化作了大型“催更”现场。
实体单行本的首印一百万册,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上市后短短三天便宣告售罄,不得不紧急加印,创造了近年来漫画图书市场的销售奇迹。
线上线下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周边产品的热卖。
从精心设计的Q版师徒四人手办、印着“齐天大圣”的潮流T恤、还原度极高的金箍棒模型,到与知名茶饮品牌联名推出的“蟠桃芝芝”、“甘露琉璃”等特色饮品……
“西游”元素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股强大的商业浪潮,为斯语背后的“言究堂”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巨额收入。
然而,斯语的眼光并未停留在商业成功之上。
他清晰地意识到,流量与热度终会消退,但文化的根脉需要更扎实的滋养。
他迅速将这笔巨大的收益,连同部分版税收入,大规模地注入到他与梅老等人共同筹划的“非遗焕新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