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爆!(2 / 2)

斯语有些不明所以地挠了挠头。

虽然他知道《回马枪》的确不错,融合了戏曲元素,很有新意,但在他看来,这反响也太大了吧?

要知道,今天可是国庆,是那些一线天王天后、顶流偶像们集中发歌、宣传火力全开的日子,按理说热搜应该被各种明星八卦、大制作主题曲承包才对。

怎么《回马枪》这么一首并非由流量明星演唱、题材也相对小众的歌,能力压群芳,呈现出如此霸榜的态势?

斯语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关键所在。

根本原因在于,蓝星的文娱发展,尤其是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实在是过于缓慢和保守了。

主流市场长期被情歌、舞曲、摇滚等几种固定模式所占据。

所谓的“创新”很多时候也只是在编曲上做些微调,或者追逐国外的流行趋势,缺乏真正根植于自身文化土壤的、具有颠覆性的原创力量。

大众对于“戏曲”这类传统文化,普遍抱有一种“尊重但疏离”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这是国粹,是瑰宝,值得保护。

但你要让他们主动去戏院买票,坐下来安静地欣赏一两个小时的咿咿呀呀,那几乎是没几个人愿意的。

“听不懂”、“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这种“曲高和寡”、“枯燥陈旧”的刻板印象,如同一个坚固的壁垒,牢牢映照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脑海中,难以撼动。

而《回马枪》的出现,就像是一柄精心锻造的破壁重锤!

它并非生硬地将戏曲片段嵌入流行歌曲,而是从骨子里将古典诗词的意境(“梅雪争春未肯降”)、戏曲念白的神韵(那段枪法Rap)、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节奏、编曲理念进行了深度的、创造性的熔于一炉!

它保留了传统的美学核心,却又披上了时尚炫酷的外衣。

在蓝星这个“国风”概念尚未真正成型、更未形成潮流的环境下,《回马枪》的出现,不亚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轻松实现了“文化降维打击”!

它让所有听到的人猛然惊觉:

原来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打开?

原来戏曲的元素,可以变得这么潮、这么炸、这么直击人心!

斯语带着好奇,点进了《回马枪》的歌曲页面,直接翻到了评论区。

这里更是热闹非凡,评论刷新的速度快得惊人。

点赞最高的几条热评,清晰地反映了听众们最集中的震撼点:

“卧槽!!!我人傻了!!!这首歌演唱者只标了‘凌云’一个人啊!开头那段‘梅雪争春’明明是清亮的女声啊!

怎么到了后面念白和副歌,虽然还是那种韵味,但明显能听出是男声的底子了?!是平台忘记标注合唱人员了吗???”(点赞15.2万)

“回复楼上:兄弟,你没看V吧?也没看歌曲介绍!我去查了!凌云是正儿八经的京剧男旦!是国家剧院的演员!

开头那段和后面的唱腔,全是他一个人!一个人!我的世界观被刷新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雄声偏作婉转吟’吗?!”(点赞12.8万)

“我是戏曲学院的学生,我们整个班级群都炸了!凌云师兄我们都知道,是年轻一辈里顶尖的乾旦!

但是……但是把戏曲唱念做打这样融入到流行歌里,还能这么好听、这么燃、这么毫无违和感!问徵老师是神!凌云师兄也是神!这简直是给我们戏曲开辟了一条新路啊!”(点赞9.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