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 > 第15章 众神论道悟,大罗分享经

第15章 众神论道悟,大罗分享经(2 / 2)

广场上的修士们纷纷颔首,不少人开始闭目沉思,将“守护”“愿力”等理念融入自己的修行感悟中。玄真道长盘膝而坐,双手结印,周围的灵气开始缓缓流转,他的眉心泛起淡淡的金光,显然是在调整自己的神锚;崔珏判官拿出生死簿,在上面记录着“愿力练神”的法门,准备带回地府推广;牛魔王则拍着红孩儿的肩膀,教导他要以“守护翠云山百姓”为神锚,红孩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握紧了手中的火尖枪。

“第四境,大罗练道。”林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与大道共鸣的力量,金光虚影化作他在灵山之战中最震撼的一幕——黑风魔主手持混沌魔鼎,释放出滔天的黑色煞气,无数魔兵如潮水般涌向灵山。林越站在灵山山门之前,鸿蒙龙元剑横在胸前,大罗金印在头顶悬浮,他的眉心金光暴涨,识海中的“守护”神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姑苏城百姓的祈福、天庭众仙的战意、妖界群圣的怒吼,无数愿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顺着大罗金印流入他的体内,与他的气感、神识融合在一起。

“体、气、神三境圆满,便需寻‘道’。道非虚无缥缈的哲理,而是从自身经历中提炼的核心法则,是神识锚点的升华,是气感与肉身的终极融合。”林越的声音带着磅礴的气势,“弟子的道,便是‘守护’——护百姓,护亲友,护三界。这份道,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姑苏城的烟火中萌芽,在枉死城的血战中成长,在灵山之战中圆满。”

虚影中,林越挥出鸿蒙龙元剑,七彩剑气冲天而起,剑气中融入了姑苏百姓的愿力、墨尘师兄的佛力、悟空的战意,化作一条巨大的金龙。金龙张开巨口,喷出金色的火焰,火焰落在黑色煞气上,瞬间将其净化。黑风魔主怒吼着挥动混沌魔鼎,试图吸收金龙的力量,林越则将大罗金印掷出,金印在空中变大,印面上的“万界大罗”篆字亮起,发出一道金光,将混沌魔鼎的力量压制。“这道融入剑中,便有了鸿蒙大罗剑的净化之力;融入金印中,便有了镇压魔念的神威;融入肉身中,便有了大罗不灭体的强悍。”

“道无高低,只看是否契合自身。”林越抬手握住腰间的鸿蒙龙元剑,剑身在阳光下泛起七彩流光,每一道流光都代表着一种愿力,“悟空的道是‘斗战’,以战止战,守护苍生;如来佛祖的道是‘慈悲’,普度众生,化解劫难;菩提老祖的道是‘传承’,教导弟子,延续道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道也不同,但只要道心稳固,便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他举例道:“当年我在蜀地遇到一位医者,他一生都在为百姓治病,从未杀过一只生,他的道便是‘仁心’。他没有强大的武力,却能用医术治愈修士的暗伤,用草药净化轻微的魔瘴。在灵山之战中,他带着一群医者在后方疗伤,救了无数修士的性命,他的‘仁心’之道,同样为守护三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虚影中,出现了那位医者的身影——他穿着粗布衣衫,在战场上穿梭,为受伤的修士包扎伤口,用草药涂抹他们的伤口。他的身边围绕着淡淡的绿光,那是“仁心”之道引发的愿力共鸣,这些绿光虽然不能攻击魔修,却能快速治愈修士的伤势,让他们重新投入战斗。

“大罗练道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林越总结道,“道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战斗、每一次修行、每一次守护中的行动。我若只说‘守护’,却在魔修来袭时退缩,那我的道便是虚的;我若在姑苏城百姓遇到危险时置之不理,那我的道便会崩塌。只有将道融入行动,道才能反哺自身,让体、气、神三境达到圆满,最终踏入大罗之境。”

他抬手握住腰间的鸿蒙龙元剑,剑身在阳光下泛起七彩流光:“此四境看似循序渐进,实则环环相扣,互为根基。低武练体,是让肉身能承载大道的‘容器’——若肉身脆弱,道韵刚一融入便会崩裂;高武练气,是让气息能滋养大道的‘清泉’——若气感紊乱,道便如枯木般难以生长;神话练神,是让意志能锚定大道的‘磐石’——若神识不坚,道便如浮萍般随风摇摆;大罗练道,是让大道能反哺自身的‘果实’——道成之后,体、气、神三境都会得到升华,形成‘道养身、身载道’的良性循环。”

林越的目光扫过广场上的每一位修士,语气沉重:“弟子曾见有修士急于求成,跳过练体,直接用丹药引仙气入体。他看似很快达到了金仙境界,却在一次与魔修的战斗中,被魔修的煞气震碎了肉身——因为他的肉身从未经过淬炼,根本无法承载金仙级别的仙力。还有一位修士,只重练气,不铸神基,他的气感比我还深厚,却在遇到黑煞尊者的‘蚀魂咒’时,神识瞬间崩溃,沦为废人。这些都是根基不牢的惨痛教训。”

“还有些修士,道与行相悖。”墨尘的虚影补充道,“我曾遇到一位修士,自称‘正道’,却在下山时劫掠百姓的财物,欺压弱小。他的道只是用来伪装自己的工具,最终在一次修炼中,道心崩塌,气感反噬,爆体而亡。所以,‘武道入仙道’的核心,不仅是练体、练气、练神、练道,更是‘修心’——心正,则道正;心歪,则道歪。”

林越点头附和:“墨尘师兄说得对。修行之路,修的不仅是力量,更是心性。当年我在姑苏城打铁时,墨尘师兄就教我‘打铁先做人’,要诚实守信,要心怀善念。正是这份心性的打磨,才让我在后来的修行中,始终坚守‘守护’之道,没有迷失方向。”

广场上,一位年轻的佛门弟子站起身,眼中满是迷茫:“林护法,弟子资质平庸,练体三年仍未入门,是不是就没有修行的希望了?”

林越微笑着摇头:“资质并非决定因素,坚韧才是。我当年练体时,资质也很普通,比我聪明的少年有很多,但他们都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了。你只要坚持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十年、二十年,终能练体有成。而且,‘武道入仙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比如你是佛门弟子,可在练体时结合‘坐禅’,用佛力缓解疼痛;练气时结合‘诵经’,用佛音引导气感,这样能事半功倍。”

如来佛祖补充道:“众生平等,皆可成佛;修行之路,皆可入道。资质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林护法当年只是个铁匠少年,如今却能成为万界大罗护法,便是最好的证明。”

广场上一片寂静,唯有风吹菩提叶的沙沙声,还有修士们若有所思的呼吸声。不少人闭上眼睛,将林越分享的四境法门与自身修行结合,尝试调整自己的修炼方式。玄真道长双手结印,周围的灵气开始按照高武练气的法门流转,他的眉心泛起淡淡的绿光,显然是有所感悟;崔珏判官的识海深处,浮现出地府众鬼的画面,他的“神锚”从“执法”悄然转变为“守护亡魂”,神识瞬间变得更加稳固;牛魔王则站起身,原地挥了挥拳头,按照低武练体的法门调整发力方式,一拳打出,竟带起了淡淡的拳风,比以往更加刚猛。

片刻后,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站起身,他的佛光比之前更加璀璨,显然是在林越的分享中有所突破。“林护法此论,如拨云见日!我佛门弟子常修‘戒定慧’三学,今日方知,这三学与你这四境完美契合——‘戒’对应练体之自律,持戒方能坚韧不拔;‘定’对应练神之坚定,禅定方能神识稳固;‘慧’对应练道之通透,智慧方能领悟道韵。而‘练气’,便是连接三学的桥梁,用佛力滋养气感,用气感承载戒定慧,这才是佛门修行的完整路径。”

他感慨道:“此前我总疑惑,为何有些弟子修行千年仍难窥佛境,即便精通经文,却在魔修面前不堪一击。如今方知,是少了‘练体’与‘练气’这两个根基。他们只修‘定慧’,不练‘戒体’,肉身脆弱,气感薄弱,神识再坚定,也难以发挥出佛力的真正威力。回去后,我便在佛门推广‘武道入仙道’,让弟子们从挑水、劈柴、种地开始练体,从诵经、祈福、渡人中开始练气,重新夯实根基。”

普贤菩萨亦颔首附和,他座下的白象发出一声低沉的鸣叫,用鼻子卷起一块千斤巨石,轻轻放下——显然是在尝试低武练体的法门。“我座下白象,当年便是从‘驮经万里’练体开始,才修成神兽之身。它驮着我往返灵山与人间,行程百万里,肉身在颠簸中得到淬炼,气感在驮经途中吸收愿力,最终才达到如今的境界。林护法将修行回归本质,让无数资质平庸的修士有了登仙之望,此功堪比开宗立派。”

南侧的妖界群圣中,铁扇公主抱着红孩儿站起身,红孩儿的火尖枪上泛着淡淡的红光,显然是在调整气感。“林护法的法门,对我妖族尤为重要。妖族大多天生肉身强悍,却不懂系统练体;能吸收天地灵气,却不懂分辨愿力。我回去后,便在翠云山、积雷山推广此法,让妖族子弟从捕猎、守护领地开始练体,从保护周边百姓开始积累愿力,让妖族与人间百姓和谐共处,共同守护三界。”

北侧的人间修士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那位边疆县令激动地喊道:“林护法,我代表边疆百姓谢谢您!有了这法门,我们边疆的士兵就能通过练体、练气提升实力,再也不用在蛮族面前被动挨打了!我回去后,便在军中推广,让每一位士兵都成为守护国土的战士!”

就在这时,林越的识海突然响起一阵清越的提示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响亮——那是大道共鸣的声音,是无数修士的感悟与他的道相互印证所引发的异象。广场上的佛光、仙雾、妖气、人间愿力突然汇聚在一起,形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直冲云霄,光柱中,无数金色的文字如潮水般涌现,在林越的识海中熠熠生辉。这些文字不仅是面板提示,更是三界大道对他“武道入仙道”的认可,每一个文字都带着温暖的力量,融入他的鸿蒙大罗剑剑意中。

金色的光芒从林越体内溢出,与广场上的各种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巨大的光茧。光茧中,林越能清晰地感受到鸿蒙大罗剑的剑意变得更加圆融——以往的剑气带着锋芒,如同出鞘的利刃,如今却多了一份“润物细无声”的通透,既能斩魔除邪,亦能育人渡己。他的肉身也在发生变化,练体境的根基得到道韵的滋养,变得更加坚韧;练气境的气旋在愿力的加持下,扩大了一倍有余;练神境的神锚更加稳固,识海如无风的湖面,平静而深邃。

“这是大道共鸣!”如来佛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只有所创法门契合三界大道,才能引发如此异象。林护法的‘武道入仙道’,已得到天地认可,成为三界通用的修行之法。”

光茧缓缓消散,林越的身影重新出现在广场中央,他的气息比之前更加内敛,却带着一种与天地共生的温润。他抬手握住鸿蒙龙元剑,轻轻一挥,一道七彩剑气在空中划过,剑气没有攻击性,却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落在每一位修士身上。修士们纷纷闭上眼睛,感受着光点中的道韵——玄真道长感受到了练体的真谛,崔珏判官感受到了愿力的温暖,牛魔王感受到了战意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在这道剑气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感悟。

【大道感悟共鸣:三界修士认可“武道入仙道”路径,鸿蒙大罗剑(熟练21.5%+4.2%→25.7%)】

【技能特性强化:1.裂空(空间通道稳定性提升50%,可携带十人同行,通道持续时间延长至一炷香);2.混沌克制(对混沌属性魔修额外伤害提升至250%,攻击时附带“愿力灼烧”效果,持续5秒);3.愿力滋养(吸收信仰之力速度提升3倍,可主动引导愿力为他人疗伤)】

【解锁新权限:“传道者”称号——1.向修士传授“武道入仙道”时,自身大道感悟同步提升,每传授百人,技能经验+1%;2.受教者修为突破时,你可获得1%技能经验反馈(每日上限10次);3.自动获得三界修士的好感,愿力吸收范围扩大至万里】

【触发隐藏任务:编撰《武道入仙道》典籍——将四境修行法门整理成册,融入佛、道、妖、人、地府等不同势力的修行特点,传遍三界。任务奖励:1.鸿蒙大罗剑技能等级+5%;2.解锁“道韵护体”被动技能(免疫金仙以下所有攻击,自动净化轻微魔瘴);3.墨尘残魂稳固度+30%,可在人间停留时间延长至8个时辰】

【额外奖励:因引发大道共鸣,获得“天地亲和”被动效果——修行速度提升50%,与天地灵气、愿力的契合度提升至100%,施法时无需念动口诀】

“恭喜林护法,大道再进一步。”如来佛祖的声音带着由衷的喜悦,他抬手一挥,一道金光落在林越手中,化作一卷金色的竹简,“此乃‘三界文契’,用它编撰典籍,可让典籍自动融入不同势力的修行体系,佛门弟子看到的是佛化版本,道家弟子看到的是道化版本,无需你逐一修改。”

林越接过金色竹简,竹简入手温润,上面刻着“武道入仙道”五个篆字,与他的道韵完美契合。“谢佛祖恩典。”他躬身行礼,心中满是感激——有了这三界文契,编撰典籍的难度大大降低,能更快地将法门传遍三界。

菩提老祖从枯木蒲团上站起身,一步跨到林越面前,枯瘦的手指轻轻点在他的眉心。一道绿光融入林越识海,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一幅幅生动的图谱——正是《悟空修行手札》。手札的开篇,是孙悟空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的“修行心得”:“练体要猛,练气要稳,练神要狠,练道要真”,后面跟着他画的吐纳图谱,图谱上的石猴龇牙咧嘴,样子十分滑稽。

“你这路径,补全了我当年教悟空时的疏漏。”菩提老祖的声音带着笑意,“悟空当年练体只知猛冲猛打,不知道循序渐进;练气只知吸收灵气,不知道结合愿力。你将这手札融入典籍,能让修士们少走很多弯路。”

孙悟空凑过来,挠着后脑勺嘿嘿一笑,看到手札上自己当年画的图谱,脸微微一红:“林小子,俺那手札里有不少打妖怪的实战技巧,比如‘如何用练体的力气挥动重兵器’‘如何用神识锁定会隐身的妖怪’,正好配你的练体练神之法。还有俺在五行山总结的‘静心吐纳诀’,能帮修士在嘈杂环境中稳定气感,对你编撰典籍肯定有用。”

他突然一拍脑袋,从耳朵里掏出金箍棒,缩小后递给林越:“俺这金箍棒能变大变小,当年俺就是用它来练体的——刚开始只能挥动缩小的,后来能挥动丈二长的,最后能让它变大到顶天立地。你可以在典籍里加一段‘兵器练体法’,让修士们用自己的兵器练体,既实用又能熟悉兵器。”

林越接过金箍棒,感受着里面蕴含的浑厚力量,笑着点头:“多谢大圣,这兵器练体法很有价值,能让练体更具针对性。”

玄真道长也走上前,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林护法,这是我搬山派的‘搬山淬体诀’,里面记录了不同阶段的练体方法,从搬鹅卵石到搬小山,都有详细的说明。我将它赠予你,融入你的典籍中,让搬山派的法门得以传承。”

崔珏判官拿出一本黑色的册子:“这是我地府的‘阴力练气法’,适合阴差和亡魂修行,能将阴气转化为温和的气感,与你的高武练气法相互印证,也请林护法融入典籍。”

铁扇公主则递给林越一片芭蕉叶:“这是我芭蕉扇的叶脉,上面记录着妖族的‘妖气转化诀’,能让妖族将自身妖气与愿力

金色的光芒从林越体内溢出,与广场上的佛光、仙雾、妖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巨大的光茧。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鸿蒙大罗剑的剑意变得更加圆融——以往的剑气带着锋芒,如今却多了一份“润物细无声”的通透,既能斩魔,亦能育人。

“恭喜林护法,大道再进一步。”如来佛祖的声音带着笑意,“你这‘武道入仙道’,不仅是修行之法,更是护界之基。待你编撰典籍传世,三界修士根基稳固,魔修再难有可乘之机。”

林越收起身周的光芒,对着莲台深深一揖:“弟子谢佛祖吉言,这典籍编撰,还需各位前辈指点一二。”

菩提老祖从枯木蒲团上站起身,一步跨到林越面前,枯瘦的手指轻轻点在他的眉心:“你这路径,补全了我当年教悟空时的疏漏。我这里有一份《悟空修行手札》,记录了他从石猴到斗战胜佛的体悟,可与你的四境相互印证。”一道绿光融入林越识海,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孙悟空当年画的歪歪扭扭的吐纳图谱。

孙悟空凑过来,挠着后脑勺嘿嘿一笑:“林小子,俺那手札里有不少打妖怪的实战技巧,正好配你的练体练神之法。等你编好典籍,俺帮你传遍花果山,让所有妖猴都学学这踏实的修行路!”

林越看着眼前的众神——如来佛祖的慈爱、菩提老祖的期许、孙悟空的热忱、众修士的崇敬,心中暖流涌动。他低头看向掌心的老茧,又抬头望向姑苏城的方向,那里有等待他回去的小石头,有酿好桂花酒的王婆婆,有无数需要守护的百姓。

“武道入仙道,路在脚下,道在心中。”林越握紧鸿蒙龙元剑,目光坚定,“弟子定当尽快编撰典籍,让这修行之路,如灵山的菩提树苗一般,在三界每一寸土地上扎根生长。”

话音刚落,广场上的菩提树苗突然齐齐摇曳,落下无数带着金光的叶片,叶片飘落在每一位修士手中,化作刻着“武道四境”的竹简——这是灵山的佛力与林越的道韵共同催生的奇迹,也是这场论道大会,留给三界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