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黎明带着刺骨的凉意,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林越已静坐在帐前的青石上——这是他特意挑选的位置,背对着东方,既能避开清晨的寒风,又能让第一缕阳光恰好落在身上。他双腿盘成标准的“五心朝天”坐姿,双手结“太极印”置于膝上,拇指轻扣无名指根,双目微闭,呼吸渐渐放缓,与草原的晨息融为一体。帐外,牛羊的低鸣、牧民生火的噼啪声、马蹄踏过草甸的闷响,渐渐从清晰变得模糊,最终化作背景音,彻底消失在他的感知中。
道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字句,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他的脑海——自蛇灾救治牧民后,他对“气”的理解又深了一层:炼丹时,气感是控制火候的“无形之手”;辨识草药时,气感是感知药性的“细微触角”;而修炼内功时,气感应是顺应身体的“自然溪流”,而非强行冲击的“蛮力”。这门全真入门内功,是此前江南七怪闲聊时提及,后由郭靖逐字转述的心法,虽只涉及基础吐纳与经脉流转,却处处透着“以道养气”的理念,与他的道家根基极为契合。此前修炼半月,气感虽能在主经脉中流动,却总在手腕“阳池穴”、脚踝“太溪穴”等关节穴位处滞涩卡顿,像溪流遇到礁石,需反复冲击才能勉强通过,如今心境不同,正好借此突破瓶颈。
“呼——”林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气息绵长如丝,在鼻尖前凝成一缕白雾,又渐渐消散。他将意念轻轻沉入丹田——那里像一汪温热的泉眼,气感在此汇聚、酝酿,带着淡淡的暖意。随着每一次吸气,草原清晨特有的清新空气涌入喉间,经肺叶过滤后,转化为细微的“元气”,顺着脊椎缓缓下沉,融入丹田,让泉眼的暖意更浓一分;每一次呼气,丹田中的气感又像泉水溢出,顺着“任脉”向上,再分流至双臂的“手太阴肺经”,向指尖蔓延。
以往,气感行至肘部“曲池穴”时,总会因穴位狭窄、经脉壁较厚而卡顿——他曾试图用意念强行推动,却只让气感变得僵硬,甚至引发手臂酸痛。今日,他刻意放松意念,不再执着于“冲关”,而是想起道学“水无常形”的感悟:溪水遇到礁石,从不会硬撞,而是绕开缝隙,缓缓渗透。林越试着让气感放慢速度,像溪流般轻轻触碰“曲池穴”的阻塞处,感受着经脉壁的细微起伏——果然,在穴位右侧有一道极细的缝隙,气感顺着缝隙缓缓流入,竟如丝般顺滑,毫无滞涩地通过,继续向手腕“阳池穴”流去。
当气感抵达指尖“劳宫穴”时,林越忽然感受到一股清晰的酥麻感——像有无数细小的蚂蚁在指尖爬动,又像微弱的电流轻轻跳动,连指甲盖都透着一股清亮的感觉。他缓缓睁开眼,抬起右手,只见指尖微微泛着淡红色,仿佛有气血在皮肤下流转,这是气感首次完整贯通手臂经脉的明证。林越心中微动,却没有中断修炼,而是继续引导气感向下半身流转。
气感从丹田出发,顺着“督脉”向下,途经“关元穴”时,微微停顿了一瞬——这里是下半身经脉的“枢纽”,气感在此短暂积蓄力量,随后便如潮水般涌入双腿的“足太阴脾经”,向膝盖“足三里”穴流去。以往,这处穴位因日常行走、骑马频繁,经脉壁上仿佛附着一层“淤堵”,气感流过时会明显减弱,像溪流遇到泥沙。今日,林越运转“刚柔并济”的道学理念,让气感在“足三里”穴处轻轻“盘旋”,像温水浸泡顽石,又像细雨冲刷泥沙,一点点化开淤堵——约莫半柱香时间,气感终于突破穴位,继续向下流淌,最终抵达脚踝“太溪穴”,并顺着脚掌的“涌泉穴”流出,再通过“足少阴肾经”回流丹田,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嗡——”当气感完成首次全身循环时,林越忽然感到一股温热的暖流在四肢百骸中涌动,从头顶“百会穴”到脚底“涌泉穴”,每一处经脉都透着暖意,连以往总觉僵硬的肩颈、腰部,都变得格外舒展。他在心中轻叹:以往修炼,总执着于“气感的强度”,却忽略了“气与身、意的契合”。道学讲究“天人合一”,内功修炼亦是如此——气感并非独立存在的“力量”,而是与身体的经脉、意念的引导融为一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实现“气息贯全身”。
林越调整着意念,让气感在全身经脉中形成稳定的循环:丹田→任脉→手臂→指尖→躯干→腿部→脚掌→丹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气感渐渐从“丝线状”变得浑厚,像溪流汇成小河,流经经脉时,能带动身体的气血一同运转——他能清晰感受到皮肤下的血管微微跳动,与气感的节奏相互呼应,连心跳都变得格外平稳有力。
他试着将气感集中在手掌——双手缓缓抬起,掌心朝下,意念一动,气感便顺着经脉快速汇聚到“劳宫穴”。忽然,他感到掌心传来一股微弱的吸力,身前的几片干草叶竟缓缓升起,悬在掌心上方一寸处,随着气感的流动轻轻转动。林越心中一喜——这是气感掌控力大幅提升的证明,以往只能勉强让气感在经脉中流动,如今已能精准控制气感的“浓度”与“范围”。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的太阳已升至半空,金色的阳光洒在林越身上,为他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他缓缓收功,起身时,双腿竟没有丝毫久坐后的麻木感——以往盘坐半个时辰,起身需缓好一会儿才能正常行走,今日修炼近两个时辰,却能一步站稳,甚至感觉浑身充满力量,连步伐都比以往轻盈了许多,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林越走到旁边的杨树下,拿起地上的铁木剑,试着运转气感,施展出融合后的“天志刺”——气感顺着手臂快速流转至剑尖,他能清晰感受到剑身传来的“共鸣”,铁木剑竟微微泛着一层淡青色的莹光。剑招刺出时,速度比以往快了近三成,力道也更足,“噗”的一声,剑尖深深刺入树干,留下一道深达两寸的剑痕,且剑身没有丝毫晃动,以往因力道不均导致的剑身震颤,如今已完全消失。
“内功大成后,气感对招式的加持果然更明显了。”林越拔出铁木剑,心中了然——以往施展“天志刺”,需用八成臂力、两成气感,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今只需五成臂力、五成气感,不仅威力更强,体力消耗还减少了三成,耐力明显提升。
就在他感受着身体的变化时,眼前浮现出一道简洁的淡蓝色提示,没有多余的特效,只像一行与他修炼感悟呼应的总结:
【勤练全真入门内功,结合道学感悟实现突破,内功与属性提升如下:
基础内功(全真入门):大成75.3%,核心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