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人穿过长城关口,凛冽的风突然变得柔和——眼前的景象从连绵的山地骤变为无垠的草原,青绿色的草浪像海洋般铺向天际,白云低悬在湛蓝的天空下,仿佛伸手就能触碰。远处的羊群如散落的珍珠,在草甸上缓缓移动,牧民的歌声顺着风飘来,带着草原特有的辽阔与悠扬。林越站在关口,衣角被风猎猎吹动,丹田中平稳流转的气感竟随这草原的气息轻轻震颤,连心胸都觉得开阔了几分。
“到了!这就是蒙古草原!”郭靖勒住马绳,声音里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他翻身下马时动作格外轻快,伸手抚摸着马颈的鬃毛,“前面就是铁木真兄的部落,咱们先去安顿——我早就让人备好了温顺的好马和称手的弓箭,等你歇够了,咱们就开始学骑射。”
黄蓉也跟着下马,好奇地弯腰拨弄着脚边的青草,指尖沾了些草叶的露水:“哇!草原的草比桃花岛的茅草软多了!空气里都是青草的香味,比海边的咸腥味好闻多了!”她转头看向林越,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林兄,等你学会骑射,咱们可以一起去草原深处找野果子,听说蒙古的沙棘果又酸又甜,可好吃了!”
林越笑着点头,目光却被远处奔驰的牧民吸引——他们骑着马在草原上飞驰,手中的弓箭时而举起,转眼间就能射中远处的猎物。“郭兄,蒙古骑射和中原武学差别大吗?”他忍不住问道,心中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充满期待。
“差别不小呢!”郭靖一边牵马一边解释,“中原射箭讲究‘静中取准’,多是站在原地瞄准;蒙古骑射却要‘动中求稳’,得在马跑起来的时候射箭,还要应对猎物的移动。不过你有内功基础,学起来肯定比旁人快——骑马和练内功一样,都要‘顺气自然’,你只要找到节奏,很快就能上手。”
当晚,三人在铁木真的部落里受到了热情款待。蒙古包内,铜炉里烧着牛粪,温暖的火光映得帐篷格外明亮。牧民们端上了烤全羊和马奶酒,烤全羊的外皮烤得金黄酥脆,用刀切开时还冒着热气,肉汁顺着刀刃流淌;马奶酒装在银碗里,喝起来清甜爽口,咽下后丹田处竟泛起一阵温热,让白天赶路的疲惫消散了大半。林越喝了两碗,只觉得气感在经脉中流转得更顺畅了,连内功修炼时的滞涩感都减轻了几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草原上还带着几分凉意,郭靖就提着弓箭来找林越。两人来到部落外的空地上,郭靖牵来两匹黑马——左边那匹毛色油亮,四肢粗壮,正是他常骑的“踏雪”;右边那匹体型稍小,眼神温顺,耳朵时不时轻轻晃动,看起来格外乖巧。“这匹叫‘追风’,是部落里最温顺的马,专门给初学者骑的。”郭靖扶着林越的胳膊,帮他踩着马镫上马,“你先坐稳,双手握住缰绳,拇指在上,四指在下,不要握得太紧——马能感受到你的力道,你握得越紧,它越容易紧张。”
林越按照郭靖的指导坐稳,刚想调整姿势,追风突然轻轻动了动,他顿时有些慌乱,双手下意识地攥紧了缰绳。郭靖见状,连忙按住他的手:“林兄,放松!你试着深呼吸,像练内功时那样调整气息——吸气时感受马的呼吸,呼气时让身体随着马的起伏轻轻晃动,把自己和马的节奏合在一起。”
林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的气感上。他按照郭靖说的,把内功的吐纳节奏融入骑马——吸气时,气感顺着经脉流向四肢,让身体变得放松;呼气时,气感回流丹田,帮助他稳住重心。渐渐地,他不再紧张,追风也感受到了他的放松,轻轻迈着步子在空地上行走,马蹄踩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很好!”郭靖骑着踏雪跟在旁边,语气中满是鼓励,“现在试着让马走快一点,用脚跟轻轻碰一下马肚子——记住,只要轻轻一碰,不用用力,马很聪明,知道你的意思。”
林越小心翼翼地用脚跟碰了碰马肚子,追风立刻加快了速度,从慢走变成了小跑。风从耳边吹过,带着草原的凉意,周围的景色在眼前快速移动,林越只觉得又刺激又紧张。他按照郭靖的指导,身体随着马的起伏上下晃动,气感在经脉中轻轻流转,像一双无形的手在调整他的重心。刚开始还偶尔会晃一下,练了大约半个时辰后,他已经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甚至能让追风按照他的指令转弯、停下。
“接下来学射箭!”郭靖见林越骑马已经熟练,便从背上取下一把弓箭——这是一把蒙古特制的牛角弓,弓臂是用黑色的牛角制成,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弓弦是用牛筋拧成的,摸起来格外坚韧。“蒙古弓比中原的弓拉力大,你刚开始不用拉满,先找到发力的感觉。”郭靖将弓箭递给林越,自己则站在他身边,手把手地调整姿势,“左手握住弓臂的中点,食指和中指夹住弓身,右手拉弦时,要让弓弦贴住脸颊,眼睛瞄准目标,三点一线才能射准。”
林越按照郭靖的指导举起弓箭,左手刚握住弓臂,就觉得有些吃力——这把弓的重量比他想象中重多了,手臂很快就开始微微发抖。郭靖见状,从身后扶住他的左臂:“你试着把丹田的气感引导到手臂上,用气感支撑力量,不要只用肌肉发力——内功就是用来‘借力’的,你把气感运到手臂,就能轻松多了。”
林越点点头,集中注意力引导气感——丹田中的温热感顺着带脉流向左臂,手臂顿时觉得充满了力量,发抖的症状也消失了。他深吸一口气,拉着弓弦向后退,直到弓弦贴住脸颊,眼睛瞄准远处的草垛——那是一个用干草堆成的靶子,中间插着一根红色的木棍,作为瞄准的目标。“拉弓时吸气聚气,放箭时呼气送气,让气感跟着箭一起出去。”郭靖在一旁提醒。
林越屏住呼吸,在呼气的瞬间松开右手——箭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嗖”地一声射了出去,虽然没有射中中间的木棍,却也射在了草垛上,离目标只有不到一尺的距离。“好!第一次就能射中草垛,比我当初厉害多了!”郭靖忍不住欢呼,“我当初练了三天,箭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还是铁木真兄手把手教我,才慢慢找到感觉。”
林越心中一喜,又连续射了几箭。刚开始,箭要么偏左,要么偏右,有时还会射高。但他没有着急,而是按照郭靖说的,每次射箭后都回想刚才的动作——气息是否平稳,气感是否顺畅,姿势是否标准。渐渐地,他找到了窍门:拉弓时,气感要集中在左臂,保持弓身稳定;瞄准后,气感顺着右臂流向指尖,放箭时让气感带着箭一起飞向目标。到了中午,他已经能连续三箭射中草垛中间的木棍,拉弓的力量也从最初的15公斤提升到了20公斤,手臂却不像刚开始那样酸胀。
就在林越专注练习时,眼前的面板弹出淡蓝色提示,详细记录了骑射技能的学习进度与属性变化,让每一点进步都清晰可见:
【检测到宿主完成“蒙古骑射基础训练”(骑马平衡+静态射箭+动态衔接),技能适配与熟练度显着提升,同步触发属性增长!
骑射技能(蒙古式):
技能适配逻辑:
初始状态:“骑射(保留):入门18.5%”(基于中原武学“精准控制”基础的适配度,仅能完成静态射箭);
适配调整:因蒙古骑射“力量主导+动态平衡”特性,适配度暂降至15.3%(主要差异:中原射箭依赖手腕微调,蒙古骑射依赖手臂力量与身体平衡,需重构发力习惯);
适配优化:通过2小时“气感借力”练习,重新建立“内功-骑射”适配逻辑(用气感支撑手臂力量,用吐纳节奏同步马的起伏),适配度回升至20.1%,为后续熟练度提升奠定基础。
熟练度提升细节(2小时累计练习):
骑马模块:完成“慢走(30分钟)→小跑(40分钟)→转弯急停(20分钟)”训练,平衡成功率从60%提升至90%,其中“小跑状态下无摇晃”时长从5分钟延长至25分钟,可在小跑时稳定调整缰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