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任务提示:当前世界核心目标——武学启蒙,需宿主主动脱离非核心区域,前往武学核心地点寻找机缘,推荐优先级:
终南山重阳宫(全真教总坛,距离50里,可接触基础全真剑法、梯云纵入门篇,适合新手);
嘉兴牛家村(郭靖、杨康出生地,未来会有江南七怪、丘处机等人活动,可获得实战机会);
临安城(南宋都城,江湖门派聚集地,信息流通快,但鱼龙混杂,风险较高)。
风险预警:离观后将面临三类风险:
自然风险:终南山山区有野狼、毒蛇,需准备防身工具;
人为风险:山间有山贼(多为落魄百姓,武器以柴刀、木棍为主)、蒙古探子(可能在终南山附近侦查,有基础武艺);
门派风险:进入武学核心区域后,可能因“身份不明”被门派弟子盘问、试探;
建议提升基础实力后再行动:玄门内功达第二层(提升内力续航)、掌握1种基础轻功(应对障碍与逃跑)、准备防身武器(如将木剑换为铁剑)。】
面板提示消散的瞬间,林越如遭雷击,心中积压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清虚观并非“无武学”,而是“遗失了江湖武学传承”,这里只是他进入射雕世界的“安全起点”,而非“修炼场”。若想在这个世界立足,甚至掌握更强的力量,就必须离开这片安逸的“孤岛”,主动去寻找真正的武学传承。
他快步回到自己的偏殿,关上房门,从床底拖出一个半旧的木盒——这是“林越”小时候装玩具的盒子,如今里面放着他穿越时带来的核心物资:三包压缩干粮(用油纸密封,每包能支撑一日)、一小瓶净水片(共20片,一片可净化一升水)、一块巴掌大的打火石(燧石材质,硬度高,易引火),还有一张他根据记忆绘制的“射雕世界关键地点羊皮纸”。
林越将羊皮纸铺在木桌上,指尖轻轻划过“终南山重阳宫”的位置——红笔标注的圆点旁,写着“距离清虚观50里,需沿后山小径西行,经两道山梁、一处山泉,再走10里官道可达”。他心中盘算:以自己目前的步行速度,每日走20里,三日便可抵达;路上有山泉补充水源,压缩干粮足够支撑,基础生存不成问题。
“可重阳宫会接纳一个陌生道士吗?”林越皱眉思考,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随即,他想起“林越”的身份背景:8岁时因家乡遭蒙古兵劫掠,被玄清道长收养,在清虚观修行十年,熟悉道经、掌握基础玄门内功,还懂草药辨识——这样的背景,若以“仰慕全真教道学,希望前来深造”为由,或许能获得入门机会,至少能留在重阳宫做个杂役弟子,近距离接触武学传承。
他又低头检查自身实力:玄清道长曾说,他的玄门内功已达第一层巅峰,只需再静心打坐几日,便可尝试突破第二层;道学理论入门12.8%,能背诵《道德经》前30章,足够应对基础的道学交流;草药辨识入门8.3%,可辅助处理简单的草药,算是一项实用技能。唯一的短板,是没有轻功与实战招式——遇到山贼或野兽,只能依靠木剑与基础体力周旋,风险较高。
接下来的三日,林越开始暗中准备离观事宜,每一步都尽量贴合“潜心修行”的假象,避免引起师父与师兄们的怀疑。
每日辰时的练剑时间,他会先按规矩练习半个时辰的道家基础剑法,待其他弟子放松警惕后,再偷偷用剩下的时间练习“轻功基础”。他根据战国时对“内力运用”的理解,结合玄门内功的运转路径,自创了一套简单的“提气法”: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引导丹田内的暖流沿“足少阴肾经”流向腿部,再集中内力于脚掌,尝试轻轻跃起。起初,只能离地三寸,还会因内力控制不稳摔倒;练到第二日,能稳定离地半尺;第三日傍晚,竟能跃起一尺高,在空中停留约一秒——虽然距离“梯云纵”的“一跃数丈”还差得远,却已能应对山间的小土坡、矮树障碍。
每日巳时的洒扫、采药时间,他会以“寻找稀有草药”为由,提前勘察离观的路线。后山的小径虽崎岖,却少有行人,沿途的两处山泉水质清澈,适合补充水源;第二道山梁后的一片松林,枝叶茂密,既能遮挡阳光,又能躲避野兽,是理想的夜间休息点。他还特意在沿途的树上做了标记——用小刀刻下细微的“越”字,避免返程时迷路。
每日酉时的道学课结束后,他会主动找玄清道长请教道经释义,将每日的道学心得写得比往日更详细,甚至会提出“如何通过道学思想优化内功运转”的深度问题,让道长觉得他“潜心修道,愈发精进”,放松对他的关注。
临行前一晚,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偏殿的木桌上。林越坐在桌前,看着桌上的《道德经》与陪伴他十年的木剑,心中泛起难以言喻的不舍。清虚观虽无江湖武学,却给了他一个安稳的“家”:玄清道长的悉心教导,二师兄赵青的照顾,甚至小师弟们偶尔的嬉闹,都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他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字迹工整,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弟子林越,自八岁蒙师父收养,至今已十年。十年来,师父教弟子认字、读经、修行,恩重如山。近日研读《南华经》‘逍遥游’,悟‘大鹏展翅需高天,蛟龙入海方得志’之理,故决定下山游历,遍历山河以增见识,求大道以悟本心。待他日学有所成,必归观探望师父与师兄们,以报养育之恩。弟子林越,顿首百拜。”
写完信,林越将其折好,放在书案的显眼位置,旁边摆上他平日使用的木剑——这柄剑陪伴了“林越”十年,留在观中,也算是一种念想。他将羊皮纸折好,塞进怀中,背上装有压缩干粮、净水片、打火石的背包,最后看了一眼偏殿的陈设:墙上的“太极图”、书架上的道经、床底的木盒……每一处都承载着回忆。
轻轻推开房门,夜色如墨,终南山的风带着凉意,吹起他的道袍衣角。林越握紧背后的青铜剑——这柄剑曾陪他在战国的战场上厮杀,如今,又将陪他闯荡射雕江湖。他没有回头,沿着熟悉的小径,一步步走进后山的夜色之中。月光洒在小径上,为他照亮前路;远处传来几声狼嚎,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脚步。
林越知道,离观只是他射雕江湖之旅的第一步。前方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与风险,但他已做好准备——用在战国磨练的意志,用对武学的渴望,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开启属于自己的武学启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