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血誓与裂痕(2 / 2)

他过往的“屠川”、“刮粮”、滥杀无辜,早已将四川百姓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如今见他与清军大战,后方空虚,各地士绅、原明军官、乃至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多股规模不等的义军,打着“抗西”、“迎王师”的旗号,在川东、川北、川南等地蜂起。

袭击大西军的粮道,攻打防守薄弱的县城,甚至围攻小股分散的西军。

这些起义虽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却极大地牵制了张献忠的兵力,搅得他的后方天翻地覆,粮草转运愈发困难,军心也更加浮动。

张献忠不得不分兵四处“剿匪”,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泥潭。

川北,通往保宁府的嘉陵江支流畔,一支由两百多名大西军押送的粮队正沿着泥泞的江边小路艰难前行。

车轱辘深陷泥沼,押运的士兵骂骂咧咧,神情疲惫而警惕。

带队的是个姓王的哨总,他不断催促着队伍,只盼早点将这批宝贵的粮食送到前线大营。

突然,两侧原本寂静的山林中,响起一片尖锐的唿哨!

紧接着,乱箭如同疾风骤雨般从树林中射出!

“敌袭!结阵!保护粮车!”王哨总声嘶力竭地大吼,挥刀格开一支射向面门的箭矢。

但袭击者并非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是从附近几个村镇逃出来的农民、猎户,以及少数对张献忠暴政忍无可忍的前明小吏和乡绅子弟。

他们衣衫褴褛,武器五花八门——锈迹斑斑的腰刀、削尖的竹矛、猎弓,甚至还有锄头和草叉。但他们占据了地利,仇恨让他们双眼通红。

“杀西贼!为死去的乡亲报仇!”一个满脸悲愤的老猎户站在高处,挽弓连射,箭无虚发,瞬间放倒了两个试图组织抵抗的大西兵。

民军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山坡上蜂拥而下,不顾伤亡地冲向粮队。他们没有章法,全凭一股血气。

一个少年握着柴刀,嚎叫着扑向一名大西骑兵,竟硬生生将马腿砍断,在坠马的士兵惊愕的目光中,将柴刀捅进了他的胸膛,自己也随即被旁边的长枪刺穿。

战斗短暂而惨烈。大西军虽然装备较好,但在狭窄的地形被分割,加上士气低落,很快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粮车被点燃,浓烟滚滚。王哨总在砍翻了三个冲到他面前的民军后,被一支从背后射来的冷箭穿透了脖颈,瞪大眼睛不甘地倒下。

战斗很快结束,两百多大西军几乎被全歼,粮食或被焚毁,或被民军抢走。

得手的民军迅速抬着同伴的尸体和伤员,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体和燃烧的粮车残骸。等附近大西军的援兵赶到时,早已人去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