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宋权踏着夜色回到府邸,脑海中仍回响着白日里多尔衮为粮荒忧心的模样。
灯笼在寒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老爷回来了。”老管家上前接过披风,低声道:“夫人已备好晚膳。”
宋权摆摆手,径直走向书房,嘴里说道:“不必了,我在外头用过了。没有要事不要打扰。”
书房内烛火通明,宋权铺开纸张,提笔凝思。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年节尚未过完,但南京大捷的喜悦早已被粮荒的阴影冲淡。
“南方有粮...”宋权喃喃自语,笔尖在砚台中轻轻蘸墨。
“福建郑芝龙,海上霸主,粮仓充盈;广东何腾蛟,据守岭南,鱼米之乡;四川张献忠,虽为流寇,却握有天府粮仓...”
他的眼睛渐渐亮起来。若是能说服这些人归顺,不但粮荒可解,大清统一天下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
“封王封地,又有何妨?”宋权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当年太祖皇帝不也封过几个汉人王爷吗?待天下大定,再徐徐图之...”
这一夜,宋权书房灯火彻夜未熄。他仔细斟酌每一个用词,既要表明此计之利,又要避免显得过于亲汉。直到东方既白,一份详尽的奏折终于完成。
“来人!”宋权唤来心腹家人,吩咐道:“速将此奏折递进宫去,就说有紧急军务。”
正月初五的清晨,京城还笼罩在年节的慵懒中。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西直门外几棵老槐树上,不知何时被人刻上了大字:
“屠戮南京,必遭天谴!”
字迹深入树干,仿佛用烙铁烙上去一般。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字在晨光中隐隐泛着暗红色,如同干涸的血迹。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全城。多铎王府被夷为平地的记忆尚未远去,如今又现神秘警告,顿时人心惶惶。
“是天罚!是天罚啊!”一个老儒生在街边颤声高呼:“清军屠戮南京,触怒天威了!”
旁边几个百姓连忙将他拉走,但恐惧的种子已经播下。
紫禁城内,多尔衮勃然大怒,跺脚大骂道:“废物!全是废物!京城守军都是干什么吃的?让人在眼皮底下做出这等事!”
跪在地上的九门提督瑟瑟发抖,声音低低说:“臣已加派人手全城搜查,只是...只是这字迹出现得诡异,守夜官兵都说未曾见到任何人接近...”
“还敢狡辩!”
多尔衮一把将茶盏摔在地上,怒道:“若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你这提督也别当了!”
这时,太监来报:“摄政王,宋权侍郎有紧急奏折呈上。”
多尔衮余怒未消,粗鲁地扯过奏折,但看着看着,脸色渐渐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