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烽火后的黎明(1 / 2)

半个月后。

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临时根据地。

简陋的土坯房里,阳光透过糊着麻纸的窗户,洒在王锋那张依然苍白但眼神已恢复锐利的脸上。

他身上的伤大多已经结痂,断裂的手腕也重新接好固定。

只是那条受伤的左腿,走路时依然有些跛。

他默默地坐在炕沿上,用一块粗布,仔细擦拭着那支陪伴他经历了无数生死的九七式步枪。

枪身上,又多了几道新的划痕,那是黑风口惨烈战斗留下的印记。

隔壁的土炕上,老鹰靠着墙壁,正用他那只仅存的左手,笨拙却异常认真地练习着拆装一支汉阳造步枪。

汗水顺着他消瘦的脸颊流下,但他仿佛浑然不觉,眼神专注而坚定。

断臂之痛并未击垮这个骄傲的枪王,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

猴子蹲在门口,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几个八路军小战士用最简陋的材料制作土制地雷,时不时还指手画脚,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引得小战士们又敬又畏。

山鸡则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他成了幽灵小队和八路军之间最主要的沟通者,这半个月下来,他已经能说一口带着浓重山西口音的普通话了。

红姐则坐在角落里,低着头默默地削着一个苹果。

她的目光,时不时瞟向里间那张被帘子隔开的小床。

床上,兰依旧静静地躺着,如同一个沉睡的睡美人。

黑风口一役,她为了保护哥哥,后背被炸飞的铁皮深深划开,失血过多。

再加上之前的重伤和感染,一度生命垂危。

八路军根据地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药品更是奇缺。

所有人都以为她撑不过去了。

但兰的求生意志,却顽强得如同野草。

在八路军卫生员和红姐的悉心照料下,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只是,由于伤势过重,她一直陷入深度昏迷,从未醒来。

气氛,有些沉闷。

半个月前那场惨烈的战斗,如同烙印般刻在每个幸存者的心上。

铁牛,那个憨厚勇猛,能一个人顶一个机枪班的铁塔,永远地留在了黑风口。

他们为铁牛立了一个简单的衣冠冢,就在根据地后山的山坡上。

没有墓碑,只有一块刻着“铁牛之墓”四个歪歪扭扭大字的木牌。

那天,幽灵小队的残余成员,默默地站在坟前,没有人说话,只有压抑的啜泣声。

王锋,亲自将铁牛那挺歪把子机枪,擦拭干净,埋在了坟前。

“兄弟。”他低声说道,“好好睡吧。”

“剩下的鬼子,俺们替你杀!”猴子红着眼眶嘶吼。

老鹰,用他那只仅存的左手,朝着坟墓,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那一刻,这支由刺头和怪物组成的临时小队,才真正拥有了“灵魂”。

他们,成了生死与共的兄弟。

……

“王队长。”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李政委,那个在黑风口接应他们的八路军干部,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了进来。

根据地条件艰苦,小米粥已经是难得的“病号饭”了。

“李政委。”王锋站起身。

经过半个月的相处,他对这位看似文弱,实则内心坚韧的八路军干部,已经颇有好感。

“尝尝咱们根据地的伙食。”

李政委将一碗粥递给王锋,又将另一碗递给了老鹰。

“条件简陋,比不上你们国军。”

“政委客气了。”王锋接过粥,喝了一口,暖意瞬间流遍全身,“能有口热的就不错了。”

这半个月,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差异。

八路军的根据地,太苦了。

缺医少药,缺衣少粮,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很多战士甚至还在用大刀长矛。

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从干部到战士,甚至到普通的老百姓,眼中都看不到丝毫的绝望和麻木。

他们,虽然艰苦,却异常乐观。

他们的纪律,严明得近乎苛刻,却又充满了人情味。

官兵平等,军民一家。

这与王锋之前所在的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

尤其是,当他看到那些衣衫褴褛的小战士,为了节省子弹,一遍遍地练习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