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赋税再次加重(1 / 2)

陈老汉又嘱咐自家老婆子半天“你以后出去只准说家里鸡下蛋和做饭的事,其余的事一个字也不许说。”

老杨氏不情不愿的“嗯”了一声。

陈老汉在这陈家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他不觉得村里人都会盼着他家好。

对于办不成酒席这事陈大宝丝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皇帝驾崩,新皇帝会不会减免赋税。

会不会改变一下当前重文轻武局面。

反过来又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新皇登基,想要变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每次皇权更替,都是一场权利的博弈,看看这次如何吧。

席面不用摆了,可东西都买了,不做出来又怕坏了,尤其是肉。

老杨氏带着三个儿媳妇在厨房把一些不容易搁置的东西都用盐腌制起来。

蒸的两大锅馒头,倒是不愁,家里人多连续吃几顿也就不多了,主要是瓜果点心,看着就心疼。

陈老汉吩咐金宝和大宝俩人,把一些吃的东西给杏花和二丫家里各送去一些。

又让秦大妮给亲家家里拿去了一些,酒之类的全都放在地窖存了起来,哪怕在自己家也不准拿出来喝。

嘴张在别人脸上,他们家现在多少双眼睛盯着呢,这个节骨眼上,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县里邸报一出,镇上的酒馆全都关门歇业。

这一下子镇上都变的萧条了起来。

陈大宝这次回来还想着去看看吴夫子,可到了镇上才发现启蒙书院早就没人了。

回来问了金宝才得知,由于赋税的加重现在村镇好些人家的孩子都读不起书了。

百姓们没有闲钱,启蒙书院收不到学生,慢慢就关门了。

真希望新皇登基能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让镇上和码头再恢复以前的繁华。

但事情总是不随人愿。

事情刚过去一个月,新皇登基的效应就来了。

朝廷邸报,一次征收百姓六年的赋税,这政策一出,陈大宝整个都震惊了。

那可是六年的赋税,这不是逼人去死吗?:

不交税官兵直接去家里抢,什么值钱拿什么。

百姓们怨声载道,很多人被逼的卖房,卖地,卖儿,卖女。

有的干脆拖家带口直接失踪了,至于去了哪里,还用说吗,现在各个山头肯定都住满了人。

随后街面上粮食价格直接涨了二成,陈大宝心想快了,快到极限了。

恐怕已经有人在谋划换房本了,在强大的权力面前,他现在就是一粒尘埃。

即便是尘埃他也要拼尽全力飞进别人眼里,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努力反抗。

历史从来没有新鲜事,只是一遍一遍的换了衣服而已。

陈大宝最近也不一门心思学习了,每天都在研究怎么跑路,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换成了真金白银。

陈老二觉得自家儿子有点小题大作,他觉得朝廷再怎么样也不会打仗,他张这么大都没见过军队,没有军队有啥好打的,朝廷前些年天天都说外邦人已经都臣服于他们大景了,方圆万里都他们的天下了,既然都是自己人,大家前几个月的日子还过的有声有色,打个什么劲儿嘛?“大宝爹觉得你还是要以学业为重,每天早起练功,还总往外跑……”

“爹,这不是儿子小题大作,咱们要未雨绸缪,等到真乱了咱们抬腿就能走,老百姓活不下就会起义,起义只要一开了头就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从全国各个地方冒出来,到时候咱们怎么办?”

陈老二听的一阵心惊,“会有这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