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护卫每天负责,挑水,喂马,冯明川也开始出门买菜,车夫老张会做饭,负责几人的伙食。
几个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陈大宝和冯春阳俩人开始学习,查缺补漏,一刻也不敢松懈。
府城考试虽说和县试的格式一样,但题深度不一样,还是知府主持。
考试会有时务策的内容,如果对当今局势没有一个基本了解,答题的方向一但错误,写的再好也是要打红叉的。
好在吴夫子对他们讲过局势,从外交到边防,还有经济,朝廷的官职制度,三省六部,势力分布,有些邸报上没有的吴夫子也都有讲到。
他们这些农家子只能接触到书本知识,这些东西如果不是吴夫子给讲,他们是不会知道的,消息闭塞的古代,知识存在壁垒,农家子想要翻身很难。
吴夫子还说如果到了府城可以出去转转,听听明月楼学子们谈论的话题,用心听可以从中听到往年考试的热门题目,结合今年朝廷的局势可以尝试自己押题。
冯明川本就是带他俩来考试的,只要是对考试有好处的事,他都会立马同意。
第二天他们就去了明月楼,感受一下府城的考试氛围。
果然不一样!
明月楼的位置很是显眼,有三层楼,装修奢华,里面人来人往,有会好泼墨对对子做诗的,也有互相谈论学识的,学术氛围浓厚呀!
还有人在清谈。
清谈!
陈大宝对这种东西嗤之以鼻,魏晋时期世家门阀权力过大,连年战乱,老百姓饭都吃不饱。
这些门阀子弟成天吃饱了撑的,坐一起清谈,说难听点不就是措辞文雅点的吹牛吗?
一个茶楼能经营这这样,还真是有两下子。
三人在二楼找了个位置,刚坐下就有小二过来问“三位喝点什么?”
冯明川笑着说“来壶茶,再来两碟干果。”
小二熟练的大声吆喝“六号桌,一壶茶,两碟干果。”
春阳整个人都很兴奋,“你看那个人,字的真好,还有那个对子,大碗茶饮三山五岳,太豪爽了吧。”
说着自己端起茶猛喝了一口。
“你说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我怎么就不行么?”
陈大宝心里也感叹,这些人又是对对子,又是对诗的,哪里来的那么多词。
他就写不来这玩意。
不过他不承认,他只是觉得自己心思不在那儿罢了。
他要是专心学,未必比他们写的差。
科考又不考对对子,这些东西都是用来装逼加社交的。
没有功名的农家子,不配玩这些社交,尽快爬上去才是正事,古代写诗写的好人,有几个混的好的。
他的目的性明确,不在多余的地方费精力,写诗对对子,会就行了,没必要精通。
忽然一个青衣学子拂袖而起大声说道,“太平之世,当以文教舟楫,今圣天子临朝,河清海晏,岂可效烽火时年之策,请观今之盛世,科举取士,弦歌不绝与市,州县立学,书声直达霄汉,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时何须纵马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