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接过翻了翻,看着上面朴实却有力的文字,点头笑道:“写得实在,没夸大,挺好的。”
这篇报道没有浮夸渲染,全是基于事实的客观陈述,反而更有力量。
他知道,这样的内容传出去,不仅能树立形象,还能吸引更多真心想救国的年轻人。
吴效瑾轻声道:“我就是照着亲眼所见写的。
现在不只是咱们自己的报纸在发,连国民正府那边的好几家媒体也都转载了。
用不了几天,你和你的独立营,恐怕就要在全国出名了。”
的确,这场宣传早已超出晋西北一隅。
从前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独立营,如今已走进全国视野。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个名字,记住了这支队伍的战绩与精神。
他们知道,这是一支真刀真枪打鬼子的部队;也知道,苏墨是个靠实力说话的指挥员。
而报道中透露出的种种细节——部队的装备情况、后勤保障机制、对待群众的政策……这些看似平常的信息,恰恰成了吸引爱国青年的重要砝码。
苏墨望着手中的报纸,若有所思地说:“这么大的胜仗,怕是很多人一时半会儿都不敢信吧。
毕竟,咱们一个营,硬是吃掉了人家一个旅团……”
吴效瑾轻笑着说道:“他们信不信其实无关紧要,事实就是事实。
独立营实实在在打出了这场大胜仗,别人再怎么怀疑也改变不了,哈哈!”
“再说……他们相不相信,如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苏墨微微点头:“没错,咱们抗曰杀敌又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戏,关键是要真刀真枪地干掉鬼子!”
正如苏墨所料,外界确实有不少人对独立营这次的战果持怀疑态度。
但这些声音根本不值一提。
真正重要的,是那一仗实实在在消灭了大量日寇,这就够了。
吴效瑾看着苏墨,眼中满是赞许:“说得好!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对了,苏副团长,接下来几天我打算留在新中村根据地,做个深入采访,专门写一写独立营和咱们这块根据地的事迹,好好把你们的战绩宣传出去!”
“这几天恐怕又要麻烦你多费心了。”
苏墨摆摆手:“这算什么麻烦,举手之劳。
你需要我做什么配合尽管开口,我一定全力支持。”
在他看来,吴效瑾的报道越多,对独立营就越有好处。
能让更多百姓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自然也能吸引更多热血青年投身抗曰。
吴效瑾感激道:“那真是太感谢了!”
几次接触下来,吴效瑾越发觉得苏墨这个人值得深交。
这位苏副团长,靠得住。
随后,苏墨便安排萧雅为吴效瑾安顿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