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抬头看向苏墨,语气诚恳:“苏副团长,或许还有一个关键点您没提——那就是您的指挥谋略。”
“如果没有您精准果断的战术部署,这场大捷恐怕也难以实现。”
苏墨没有推辞,坦然道:“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占了些便宜。”
“实话讲,想再复制一次全歼第四旅团这样的战果,难度很大了。
因为曰本人现在已经不敢小瞧我们了。”
没错,曰军此前对独立营缺乏了解,以为不过是支‘土捌陆’,这才轻敌冒进,吃了大亏。
吴效瑾点头道:“听说你们独立营发展极快,从最初二十来人,短短三个月就扩编到三千多人的规模,这速度令人惊叹。”
“部队扩张如此迅猛,战斗力却不打折,您觉得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我也希望其他兄弟部队能借鉴一下经验。”
苏墨答得干脆:“群众基础。”
“群众支持太重要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扎根百姓,赢得民心,部队才有立足之地。”
“道理很简单——武器再先进,没人去用,也不过是堆废铁罢了。”
“所以,唯有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部队才能快速壮大,这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捌陆军打仗是为了护住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也会护着我们。”
“你看新中村根据地这么热闹,就是因为人心聚起来了,乡亲们愿意来这儿安家落户,我们的队伍自然就越办越旺。”
吴效瑾轻轻点头:“原来如此。”
确实,群众基础才是根本。
而作为穿越者的苏墨,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人民的支持,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随后吴效瑾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苏墨一一作答,言辞朴实,实事求是。
既不揽功,也不夸大,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守口如瓶。
涉及军事机密的部分,他连一丝风声都没透。
比如兵工厂的事,苏墨自始至终都没主动提起。
那座生产美式装备的兵工厂,是独立营最核心的秘密武器。
经过这次深入采访,吴效瑾对苏墨的印象愈发深刻。
他为人低调、举止得体;
胆识过人,又足智多谋;
立下战功却不张扬,言谈之间条理清晰、从容不迫。
这哪里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分明是一位文武兼修的将领!
整场访谈下来,这位女记者对苏墨的好感不知不觉间已悄然加深。
他和她以往接触过的那些军事干部完全不同——少了些粗犷,多了份沉稳与修养。
临到采访尾声时,吴效瑾望着苏墨,语气认真地问道:“苏副团长……接下来我打算继续走访独立营的战士,还有根据地的乡亲们,做一次更全面的专题报道,深入了解咱们部队的真实情况。
这个……应该不会带来什么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