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暗流共识(1 / 2)

陈朝,别苑,密室。

烛火通明,将围坐桌案的几位守护者的身影投映在墙壁上,随着火焰轻轻摇曳。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经过漫长铺垫后,即将迎来阶段性总结的沉静与蓄势待发。

陈稳的目光缓缓扫过张诚、王茹、石墩、钱贵、赵老蔫。

他们的面容因生命本质的重构而保持着年轻,但眼神深处,却沉淀着数十载风雨与谋划留下的睿智与沧桑。

“诸君……”

陈稳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自我等转入暗处,定下‘微观干预、星火燎原’之策,至今已十数载。”

“今日,便由我来,做个总结。”

他无需翻阅卷宗,一切进展皆了然于胸。

“文官渗透,我们选定了李沅。”

“此人刚正务实,已从一介新晋官员,得王旦赏识,晋职工部郎中,判吏部南曹。”

“更重要的,是围绕他,已然形成了一个倾向务实、关注民瘼的小圈子。”

“虽因铁鸦军‘幽影’监控,我等主动减少了直接引导,但种子已然播下,其势自成。”

“此为‘势’之渗透,根基在于人心向背,铁鸦军难察其形,却终将受其影响。”

张诚微微颔首,补充道:

“李沅及其圈子,对‘天书’之事的清醒认知,便是一例。虽无法力挽狂澜,却也在浊流中,守住了一方清明。”

陈稳点头,继续道:

“技术播种,成效初显。”

“改良农具在伪宋部分州县推广,取得增产,惠及百姓,更引得地方官员主动寻求‘良法’,为我们后续渗透打开了更宽门路。”

“周淮安、郑河等技术官吏,虽遇挫折,然志未泯,仍是埋于伪宋体制内的钉子。”

“赵老蔫所部筛选的新一批惠农工技,已准备就绪,只待风头稍缓,便可择机投放。”

“此乃‘物’之渗透,根基在于民生改善,润物无声,铁鸦军纵有察觉,亦难完全禁绝。”

赵老蔫接口道:

“伪宋工部架构臃肿,守旧势力盘根错节,新技术推行不易。但也正因如此,一旦突破,其效更显。”

“经济之谋,已悄然落子。”

陈稳看向钱贵。

“‘南风记’于江南之地,小规模收购生丝、瓷器,动作细微,未引注意。”

“此举重在理解其经济运行脉络,感知其薄弱环节,为未来可能的经济博弈,积累认知。”

“同时,亦能为我等积累资金,维系据点运作。”

钱贵沉声道:

“伪宋商税繁复,胥吏层层盘剥,其经济肌体看似健壮,实则内里多有淤塞不通之处。此确可为将来利用之缝隙。”

陈稳的目光转向石墩。

“海上与北疆,亦有进展。”

“海路证实可行,发现‘流虬群岛’,拓展我朝视野与战略空间,海贸船队已成功往来高丽、日本,带回情报与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