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海疆初探(2 / 2)

逐渐地,速度提升。

船首破开碧蓝的海水,留下两道白色的航迹。

最为奇特的是,在风向稍变,风帆效率下降的片刻,那船身两侧的巨大明轮,骤然加速转动起来,有力地划动着海水,明显提供了额外的推力,使得船速并未减缓多少。

岸上观望的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

尤其是那些参与建造的工匠和水手,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见证了奇迹!

一艘不完全依赖风力的船!

陈弘也看得目眩神迷。

他亲眼看到了格物之学的力量,如何征服这看似无边无际的海洋。

赵老蔫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喃喃自语:

“成了……第一步,总算成了……”

“探索者号”在海湾内进行了数次转向、变速的测试,甚至模拟了在无风状态下,仅凭“涡流明轮”动力航行的情景。

虽然速度不快,但稳定性与可控性,得到了现场所有老水手的认可。

这证明,“涡流”动力在航海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试航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最终圆满成功。

当“探索者号”稳稳靠回码头时,迎接它的是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

后续的议程,是在码头旁的临时行辕内,由赵老蔫向太子陈弘呈报详细的航海计划。

一幅巨大的、标注着已知海岸线与推测航路的牛皮地图被摊开。

“殿下请看,”

赵老蔫指着地图。

“‘探索者号’首期目标,并非直放远洋。”

“而是沿着海岸线,向北探访登、莱诸州,向南抵达明州(今宁波)、福州等地。”

“一来,熟悉这条我朝最重要的沿海航路,绘制更精确的海图;”

“二来,可与沿海州府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了解各地物产、海情;”

“三来,也是为后续真正通往高丽、倭国,乃至更遥远南洋的航行,积累经验,培训水手。”

他的手指在代表高丽和倭国的模糊轮廓上点了点。

“据前朝典籍及零星海商传闻,此二国与我中华素有往来,其地颇有物产,如倭国金银,高丽人参、皮毛等。”

“若海路畅通,不仅可增朝廷收益,亦可扬威域外,使万邦知我大陈!”

陈弘看着地图上那片广袤无垠的蓝色,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开阔感。

“赵师傅,这海路若通,是否……也能像漕运一般,成为我朝新的命脉?”

赵老蔫闻言,肃然起敬。

“殿下高见!”

“陆路转运,耗费巨大,且易受地形、天气乃至战乱影响。”

“海运若能成,载重量大,成本更低,尤其对于南北物资调拨,意义非凡!”

“譬如江南粮米,若能从海路直运北疆或汴梁,将省去无数漕运关卡与损耗!”

“只是……目前航海之术尚不完善,风险犹存,且需建立沿途港口、护航水师,非一朝一夕之功。”

陈弘点了点头,将赵老蔫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他意识到,这浩瀚的海洋,或许蕴藏着比陆地更为广阔的机遇。

数日后,关于“探索者号”成功试航及航海计划的详细奏报,便被快马加鞭,送往汴梁皇城。

紫宸殿内。

陈稳仔细阅读着奏报,尤其是太子在仪式上的表现,以及与赵老蔫的对答。

当看到太子提及海路或可成为新命脉时,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他站起身,缓缓走到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

目光越过代表着伪宋的光幕,越过北方广袤的草原,最终落在了那片占据了舆图大半区域的、象征着未知的蔚蓝色之上。

陆地上的纷争,似乎永无休止。

伪宋、契丹、西域诸国……强敌环伺,暗流涌动。

而这海洋……

是否会是打破僵局的另一条路?

是否能为大陈,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他沉默良久。

海疆初探,仅仅是开始。

但这第一步的迈出,或许已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王朝的命运,悄然打开了一扇面向广阔世界的窗户。

未来的风,将不仅来自北方草原,更将来自这无垠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