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宋新败,赵光义初掌权柄,欲稳固地位,必大力整军经武,所需铁料绝非小数目。其官营铁坊,产能几何?”
“而其境内豪强,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私蓄武力,难道就不需铁器?”
“还有那遍布水网的漕运,大小船只维修打造,需多少铁钉、船板?”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工部方向。
“工部‘涡流锻造’出来的农具、刀具,质量上乘,价格却比伪宋官营铁坊出品低得多。”
“我们可以不直接卖铁料,但可以将这些优质的铁器,通过隐秘渠道,流入伪宋。”
“尤其是……那些与伪宋官府关系若即若离的地方豪强,以及……漕运上的大小把头。”
“让他们用上我们的铁器,习惯我们的标准。”
“届时,伪宋朝廷若想收紧,第一个不答应的,恐怕就是这些地头蛇。”
令狐主事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担忧道:
“此计虽妙,但若被伪宋察觉,恐引发激烈反弹,甚至断绝所有商贸……”
“察觉?”
张诚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商贾逐利,天经地义。他们自有千百种方法将货物运进去,只要利润足够丰厚。”
“我们要做的,是掌控源头,控制品质与价格,让利给那些敢于冒险的商人。”
“至于伪宋朝廷……”
他冷哼一声。
“他们若真有魄力彻底断绝与我们的商贸,首先受不了的,是他们自己。”
“江淮奢靡之风已起,我们的绸缎瓷器,他们的权贵享用惯了,突然断了来源,那些人会答应?”
“更何况,我们并非只有输出。”
他走回案前,点了点地图上几个点。
“伪宋境内盛产的漆器、竹纸、部分药材,也是我朝所需。贸易,从来都是相互的。”
“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种‘相互’,变得对我们更有利,让伪宋在经济上,逐渐形成对我们的依赖。”
他看向令狐主事,沉声道:
“此事,交由你亲自督办。挑选可靠之人,组建一条暗线,专司与伪宋境内的‘特殊’商人接洽。”
“记住,初期不求量大利厚,但求稳妥,打通关节,建立信任。”
“所需银钱,我会从特别款项中拨付。”
“下官明白!”令狐主事精神一振,躬身领命。
令狐主事退下后,张诚独自在值房内踱步。
经济之战,润物无声,却足以削骨蚀髓。
他要让伪宋在看似正常的商贸往来中,不知不觉地被掏空根基,内部矛盾加剧。
当他们的权贵沉迷于大陈的奢侈品,当他们的地方势力依赖大陈的优质铁器,当他们的财政因为本土产业受冲击而日益拮据时……
伪宋所谓的“正统”,还能维持多久?
这注定是一场漫长而需要极大耐心的较量。
但张诚相信,凭借大陈在“格物”技术上逐渐取得的领先,以及更为灵活务实的策略,胜利的天平,终将倾向自己这一边。
他走到墙边,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片被标注为“伪宋”的区域。
赵光义,你忙着巩固权位,整顿朝纲。
却不知,真正的杀机,或许并非来自北方的刀兵,而是这流通于市井之间的银钱与货物。
这场经济暗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