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佑立刻示意随行的副使。
副使捧上一个以火漆密封的铜管。
“陛下,此乃我朝潜伏于外的密探,冒死穿越险阻,从光幕彼端带回的‘宋’朝立国诏书抄本!”
“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铜管,检查火漆无误后,小心开启,将其中一卷帛书取出,恭敬地呈给陈稳。
陈稳展开帛书。
目光扫过上面熟悉的文辞格式,以及那刺眼的“宋”、“建隆”字样。
诏书内容,无非是宣示天命,安抚臣民,宣告新朝建立。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其中关于整顿禁军、收拢兵权的具体措置时,瞳孔骤然收缩。
这手段……这路数……
与铁鸦军曾经试图在汴梁推动,却被他挫败的某些计划,隐隐呼应!
更像是一种……被强行执行的规定动作!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西方天际的光幕。
看到光幕之后,那个被无形之力操控、行走在既定“剧本”上的帝国。
以及那个坐在龙椅上,对他,对整个大陈,怀着刻骨铭心仇恨的“宋帝”赵匡胤。
“众卿。”
陈稳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都看清楚了吗?”
他将手中的帛书,递给身旁的内侍。
“传阅。”
帛书在重臣之间默默传递。
每一个人看完,脸色都变得更加难看几分。
他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镜像山河”是如何形成的。
但他们都能看懂这份诏书背后那熟悉的、属于铁鸦军操纵的阴影。
以及那扑面而来的、毫不掩饰的敌意。
当帛书最后传回御前,陈稳将其轻轻放在龙案之上。
他站起身,冕旒玉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整个大殿,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一道光幕,隔出两个中原。”
“一个,是朕与诸卿,浴血奋战,亲手开创之大陈。”
“另一个,是赵匡胤,在其背后势力扶持下,建立之‘宋’。”
“其诏书所言,尔等皆已看到。”
陈稳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幕后黑手的冰冷,以及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绝非天灾,而是人祸!是那股阴魂不散的力量,不甘失败,弄出的鬼蜮伎俩!”
“他们复刻山河,扶持傀儡,妄图以此证明,他们设定的那条路,才是‘正轨’!”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震惊、或愤怒、或忧虑的面孔。
“一个由宿敌统领,被幕后黑手操控,行走在那冰冷‘剧本’之上的镜像之宋……”
陈稳一字一顿,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位臣子的耳中。
“已是我大陈必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生死大敌!”
没有激烈的鼓动,只有冷静到残酷的陈述。
但这陈述,却比任何战鼓号角,更能让人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沉重压力。
天西异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镜里乾坤,已然演变为实实在在的威胁。
一个与大陈地理相同,却被敌对势力操控、行走在另一条道路上的帝国,就矗立在光幕的另一侧。
未来的争斗,将不再仅仅是疆场上的刀兵相见
更可能是制度、经济、民心、乃至国运的全面碰撞。
陈稳站在丹陛之上,身影在透过殿门的光柱映照下,显得愈发高大挺拔。
他体内的势运,似乎感应到了这来自“镜像”和其背后黑手的挑战。
开始缓缓加速流转,散发出一种内敛而磅礴的力量。
“传旨。”
他沉声下令,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即日起,设立西境都督府,总揽应对‘宋’事。”
“枢密院、兵部、户部、工部,十日内,联署呈递应对方略。”
“通报各道,严加戒备,尤其是西、北各镇。”
“朕,要知晓关于那‘宋’,以及那光幕的一切!”
“臣等领旨!”
山呼般的回应,带着一种同仇敌忾的决绝。
朝会散去。
陈稳独自立于殿中,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来自镜像中原的诏书抄本上。
“赵匡胤……‘宋’……铁鸦军……”
他低声念着,眼中寒光闪烁。
“弄出这般阵仗,摆下这镜像擂台……”
“想要证明你们的‘剧本’才是对的?想要覆灭朕的大陈?”
他握紧了拳头,体内的势运随之发出低沉的轰鸣。
“便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