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让一些原本心存轻视的官员暗自收起了小心思。
入了澶州城,景象更为不同。
街道宽阔,以青石板铺就。
两侧商铺林立,旗幡招展,贩夫走卒,行人车马,熙熙攘攘。
叫卖声、交谈声不绝于耳,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
虽仍可见乱世痕迹,如一些破损尚未完全修复的屋舍,巡逻而过的军士。
但整体氛围却是一种紧张有序之下的安定。
这与陈稳一路行来所见的破败、死寂形成了鲜明对比。
焦土镇是在废墟上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开拓的锐气与活力。
但规模尚小,底蕴不足。
而澶州城,则像是一棵经历过风雨摧残,但根基深厚。
如今正在一位高明园丁的照料下,重新抽枝发芽,焕发生机的大树。
这是一种更为成熟,也更为坚实的秩序雏形。
柴荣似乎看出了陈稳的观察。
一边前行,一边为他简单介绍:
“澶州地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屡经战火。”
“我受命镇守此地以来,首重者,便是整顿军备,肃清内外,使民有所安。”
“其次,便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再次,则是整饬吏治,选拔干才,使政令能通达乡里。”
他指了指街道上往来的商旅:
“乱世行商不易,我便下令严惩劫掠,保障商路,抽取合理商税,充作军资。”
“如此,货物流通,军民皆可得利。”
又指了指远处正在修缮城墙的民夫。
“征发民夫,必给口粮工钱,不误农时,如此,民虽劳而不怨。”
言语平淡,却句句落在实处。
陈稳默默点头,柴荣的施政理念。
与他“欲安天下,先足兵食,首在吏治清明”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且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实践和成效。
此人并非空谈家,而是真正的实干之主。
随后,柴荣又为陈稳引见了麾下几位核心文武。
包括其心腹将领如王朴,以及几位统军指挥使。
还有掌管文书、钱粮的几位文官。
这些人对陈稳的态度各异。
有的热情,有的含蓄,有的则明显带着审视与疑虑。
尤其是几位武将,看向陈稳这个“空降”且备受使君礼遇的年轻人时。
目光中不乏挑战之意。
陈稳一一应对,心中了然。
柴荣麾下并非铁板一块,自己这个外来者骤然获得如此高位。
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嫉妒。
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过平静。
初步安顿下来后,陈稳站在驿馆的窗前。
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和依旧隐隐传来市井声息的澶州城。
这里,将是他新的起点。
柴荣确如传闻中那般,是难得的明主,治下也已初见盛世端倪。
然而,潜藏的内部矛盾,北面虎视眈眈的契丹与北汉。
还有那神秘莫测,执行着“清理计划”的铁鸦军……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但陈稳的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这里有更广阔的舞台,有值得效忠的明主,也有亟待解决的挑战。
他的“牛马系统”,他建立秩序的信念。
将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接受考验,也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带着晚风和烟火气息的空气,眼神坚定。
澶州,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