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解析(2 / 2)

方案三,共鸣谐振式(最高效,技术要求极高,建议主体晋升金丹后采用)。

转化方案:提供5种魔能转化核心结构,最优方案能量损耗率可控制在5%以下。】

【死寂魔气分析完毕。

确认其‘死寂’、‘腐朽’规则具象化。

推演出两种初步净化方案:

方案一,太阴之力过滤(效果佳,但依赖汐瑶状态且范围有限);

方案二,构建‘逆转化符文阵列’,将其‘死寂’特性剥离,转化为精纯无属性魔气(效率较低,但可自动化运行)。

安全利用方案:可经初步净化后,用于驱动非精密傀儡、作为防御阵法攻击能量源。】

关于能量汲取、转化、净化的种种难题,在“渊”那超越时代的模拟推演能力下,一条条清晰可行的路径被勾勒出来。

最后运转的是【规则破译矩阵】。

“持续记录分析深渊第三层空间结构参数、重力异常点、魔力潮汐规律,优化团队在此环境下的行动模式与功法运行效率。”

【指令确认。规则破译矩阵持续运行中……】

无形的探测波以玄煞为中心,通过“渊”扩散开来,虽然范围受限,却极其精细地捕捉着这个层面独特的“规则”。

空间似乎比前两层更加“坚韧”且带有某种“粘性”,重力并非均匀分布,存在着微小的波动和异常点,如同水下的暗流。

而那弥漫的魔力潮汐,也并非毫无规律,其涨落之间,隐含着一种深沉死寂的韵律。

【空间结构模型更新,局部扭曲点已标记。

重力异常图谱生成,建议行动路径已优化,可规避17%的无谓体力消耗。

魔力潮汐规律初步解析:活跃期与沉寂期交替,周期约为12个标准时辰。

建议在沉寂期进行外部活动,活跃期进行能量汲取或闭关修炼。】

【环境适应性推演完毕。

优化版《基础魔元运转路径(第三层适用)》已生成,运行效率预计提升8%。

优化版《肉身发力技巧(抗重力)》已生成,体力消耗预计降低12%。

相关数据流已传输至主体意识,可随时调用并指导团队成员。】

不仅仅是环境,连他们自身的功法运行和行动模式,都在“渊”的破译和推演下,朝着更适应这片天地的方向优化。

完成了这三项基础解析,玄煞的意识并没有回归,而是沉浸在那浩瀚的推演结果中,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

他利用“渊”提供的魔铁矿优化提纯方案、合金配方,结合能量模拟工坊提供的魔能转化核心结构,开始设计基地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能源核心的雏形。

在他的识海中,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逐渐成型。

那是一个能够稳定汲取地下阴脉地火之力,并辅以经过初步净化的魔气,将其转化为纯净、可控魔能的小型反应炉蓝图。

每一个符文的角度,每一条能量回路的走向,不同材料(主要是优化后的魔铁合金)的搭配与锻造要求,都在“渊”的辅助下被反复计算、优化,直至达到当前条件下的最完美状态。

同时,另一幅蓝图也在同步构建——第一代基础工程傀儡。

考虑到最初级的挖掘、搬运和基础建设需求,这副蓝图的设计力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能量利用效率最大化。

傀儡的外形被设计成类似蜘蛛的多足结构,以增强在复杂地形下的稳定性。

主体由优化后的魔铁合金铸造,核心动力来自一个小型的、可更换的魔元晶石(初期)或直接连接未来的能源核心。

其“大脑”则预留了接口,等待后续的“思维核心”灌注。

主要工具是可替换的合金铲、钻头、钳臂等,以满足不同作业需求。

【初级魔能反应炉(雏形)设计完成。

预计能量输出:可满足基地初期照明、基础设施运行及50台以下工兵傀儡能耗。】

【第一代基础工程傀儡(代号:工兵-I型)设计完成。

预计工作效率:约为普通魔兵体力劳动者的15倍。

建设所需主要材料:魔铁锭(优化)、基础符文构件……】

当这两幅代表着工业文明火种的蓝图最终定型,并深深烙印在玄煞的识海中时,他紧闭的眼睫微微颤动了一下。

意识如同从深海中浮起,缓缓回归现实。

他睁开双眼,眸中那混沌色泽似乎更加深邃了些,仿佛有无数数据流光在其中一闪而逝。

营地的光芒依旧微弱,外面的声响依旧存在,萘芮和汐瑶担忧的目光偶尔会落在昏迷的芷漪身上。

但玄煞知道,一切都已经不同了。

他已经彻底“理解”了这片土地,理解了脚下的废墟,理解了可利用的资源与潜在的规则。

解析已完成,知识的火种已然点燃。

接下来,便是将这蛮荒死地,按照他脑海中那超越时代的蓝图,塑造成理想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