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光之国纪元:始于吾心 > 第312章 深渊回响,绝对之影

第312章 深渊回响,绝对之影(1 / 2)

“星海灯塔”计划的常态化高效运行,如同为光之国装上了一副洞察星海的“天眼”,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监控着已知多元宇宙的“秩序生态”变化。这份基于早田进“大圆满”认知所构建的、日益精密的“秩序星图”,已成为光之国在新战略指导下,进行一切决策与行动的基石。然而,真正的深空,永远充满了未知。当这艘已校准航向的巨轮,正沿着既有航线稳步前行时,那来自无尽黑暗深渊中一声微弱、扭曲、却蕴含着极度不祥的“回响”,能否被高度敏感的“灯塔”探测系统所捕获?这缕看似偶然的异常波动,是多元宇宙背景噪音中无意义的涟漪,还是某个潜藏已久、对现有秩序充满恶意的巨大存在,不经意间泄露出的第一缕气息?

主宇宙,西藏“世界轴心”遗迹,那代表着“星海灯塔”常态化运行的、稳定而深邃的能量辉光,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永恒且不易察觉地脉动。遗迹核心,早田进那作为“灯塔”源点的“心之光核”,正处于一种高效的、多线程的“广域监测”与“定向分析”交替进行的状态,源源不断地处理着从各个已标记宇宙反馈回的、海量但相对平稳的秩序参数数据流。

早田进静立如常,面容平静,双眸中倒映着“秩序星图”上无数稳定闪烁或规律变化的光点,整个心神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星空了望者,在亿万星辰的恒定闪烁中,寻找着任何可能预示风暴的异常闪光。其胸口的“心之光核”以稳定的节律跃动,内部那套已臻化境的“秩序解释框架”如同最精密的滤波系统,自动筛除着已知的宇宙背景噪音,只对超出预设阈值的“异常模式”或“潜在关联信号”保持最高警觉。

“常态化监测网络运行稳定,所有一级(已深度探索)及二级(已广域扫描)观测目标秩序参数波动均处于正常历史区间。未检测到可能引发‘秩序生态’失衡的重大事件信号。”监测员的例行汇报声在光之国指挥中心响起,透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平稳。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背景下,一种极其微弱、频率异常扭曲、与所有已知秩序波动模式都截然不同的“信号噪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微小沙砾,引起了监测系统底层算法极其细微的、几乎被忽略的异常标识。这标识的强度如此之低,以至于常规的自动报警阈值都未能触发。

但在西藏遗迹,早田进那已达“大圆满”、与多元宇宙底层秩序有着玄妙共鸣的“心之光核”,却在这一瞬间,捕捉到了那一丝几乎不存在的“不和谐音”。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并非因为信号的强度,而是因为其“质地”的异常——那是一种充满了“否定”、“吞噬”、“绝对化”意味的、冰冷彻骨的扭曲感,与他所感知过的任何宇宙秩序(无论是理性的、心象的、生命的、混沌的乃至循环的)都格格不入。

“检测到未分类的底层背景噪声扰动。”系统的自动日志记录下这一事件,归类为“优先级极低,待观察”。

但早田进的心神却瞬间高度集中。一种源于“秩序解释框架”最深层的、近乎本能的警惕被触动。他没有立刻采取大动作,而是将“心之光核”的感知精度瞬间提升至极限,如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所有的“听觉”都聚焦向那异常噪声传来的、大致的方向——那是一片位于当前“秩序星图”边缘之外的、未被任何已知宇宙光芒照亮的、绝对的黑暗深渊。

“玛丽亚医官,”早田进的声音通过意念传出,平静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凝重,“报告坐标区间Zeta-7至theta-13扇区的实时背景辐射频谱分析结果,重点关注……‘信息熵衰减’与‘因果律曲率’的微观异常。”

玛丽亚医官虽感意外,但毫不迟疑地执行了指令。高精度的频谱分析数据流瞬间呈现。在常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噪声背景中,早田进“看”到了一条极其细微、却持续存在的、仿佛在不断“抹除”周围正常时空信息的“绝对空白带”,以及一种使临近因果链发生微小但确定性的、朝向“唯一必然坏结果”扭曲的诡异力场。

光之国,“星海灯塔”指挥中心,因早田进的特别关注,原本平稳的气氛瞬间绷紧。

“接收到早田队员的特别监测指令!目标:未知深空扇区Zeta-theta区域!”监测员的声音立刻变得急促。

“调集所有备用探测单元,聚焦该区域!启动最高灵敏度模式!”首席探测专家立刻下令。

“检测到异常!”几乎在下一秒,数据分析师惊呼道,“确认存在非自然背景噪声!信号特征……无法匹配数据库中的任何已知宇宙秩序模型!其属性……呈现出极强的‘信息压制’与‘可能性坍缩’效应!”

主屏幕上,那片原本漆黑的区域被高亮标出,一条极其暗淡、却真实存在的异常信号轨迹被艰难地提取和放大。其波形图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不断自我吞噬并否定周边信息的诡异特征。

奥特之父健摄政王(健)、佐菲、赛文等核心成员的虚拟投影瞬间凝实。他们的光学眼器死死盯着那异常的信号,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种信号特征……”赛文奥特曼的声音低沉而充满警惕,“与我当年追击‘绝对一族’残党时,在某个被彻底‘净化’的星系边缘探测到的残留波动……有相似之处,但更加……精炼、深邃,仿佛来自其源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