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卓铭便在断情崖的云雾之间,开始了《寂心战典》的修炼。
他盘膝而坐,并未像寻常修士那般五心向天,试图捕捉天地灵气。相反,他彻底放松身体,将所有的意念,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向内,集中在那个被称之为“心”的虚无之处。
《寂心战典》的精髓,在于一个“寂”字。并非死寂,而是摒除外在纷扰,让内心如古井无波,映照万物。它要求修炼者彻底放弃肉眼带来的、充满欺骗性的视觉依赖,转而开发一种更深层次的感知——心感。
这绝非易事。对于一个刚刚失去视力的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并非黑暗,而是源自灵魂深处对未知的不安与恐惧,以及下意识想要“看见”的执念。
卓铭的眉头紧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神识本能地想要向外延伸,像触手一样去“看”周围的世界,但这恰恰与《寂心战典》的要求背道而驰。
“放弃‘看’,去‘感知’……”他喃喃自语,不断在心中重复功法要义。
他不再试图去“勾勒”远处那块岩石的形状,而是去感受它存在的“质感”——它的坚硬,它的冰冷,它亘古不变的沉稳气息。
他不再去“分辨”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来自何方,而是去体会风本身的“流动”——它的轻柔,它的方向,它掠过叶片时带来的细微生命颤动。
起初,一切都是模糊的,混沌的。但渐渐地,在他坚定不移的意志下,某种变化开始产生。
他“看到”了。
不是用眼,而是用心。
在他的心湖之上,断情崖的景象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没有色彩,没有清晰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无数“信息流”和“能量波动”构成的立体图谱。
岩石是一团厚重的、土黄色的光晕。
树木是摇曳的、充满生机的绿色光团,内部有汁液在缓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