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仁主折将(2 / 2)

这平静,反而让孙立更加心绪翻涌,对比梁山气象与登州官场的污浊,一时竟有些恍惚。

见他如此,刘备放下茶壶,缓缓道:“孙提辖一路行来,观我梁山士卒,比之登州官军如何?”

孙立一怔,如实道:“纪律严明,士气高昂,远胜州府之兵。”

刘备点头,话锋却一转:“然士卒之锐,终须良将统御。登州一事,提辖于牢狱之灾与骨肉亲情之间,选了后者。又在官身体面与仗义出手之间,选了暗中周全。此间挣扎,苦心孤诣,某…每每思之,感同身受。”

孙立心头剧震,万没想到对方洞察至此,却无半分挟制之意。

他喉头滚动,艰难道:“孙立…身不由己,惭愧无地。”

“不,孙提辖切勿如此说。”

刘备声音清朗,目光澄澈:“在那等污浊官场,提辖未曾同流合污。亲族蒙难,更能念及情义,暗中斡旋。于此乱世,能守住此等底线,已属难得。我更看在眼里的,是提辖这一身可比林冲教头的武艺,精通军阵的才干!”

孙立猛地抬头,看向刘备,只见对方眼中全是真诚的赞赏,毫无半分算计。

刘备语声却转为沉痛,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孙提辖,你可知某颠沛流离半生,最痛惜何种人?”

孙立下意识拱手:“……立,愿闻头领高见。”

“某痛惜的,非是一时失足之人。这天下倾颓,谁人敢言洁白无瑕?”

刘备目光灼灼,似要看进孙立灵魂深处:“某最痛惜的,是那些身负大才,却甘愿随波逐流,任由壮志消磨,最终碌碌此生之辈!”

他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将胸中块垒一吐而出:“譬如孙提辖你,一身武艺,深通韬略,乃国家栋梁之材!难道你就甘心永远屈居在那蝇营狗苟的登州官场?你的将才,你的抱负,当真愿就此埋没吗?”

字字句句,狠狠敲在孙立心口,半生抱负,半生压抑,他又怎能甘心?

“我……”

孙立胸口剧烈起伏,竟一时失语。

“某不问你打算何去何从。某只问你,胸中壮志可曾熄灭?”

刘备的声音悠悠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与真诚:“你若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某绝不留难。但你若还有一丝不甘,还想用这身本事,在这乱世中打下一个清平世界,博一个青史留名…”

刘备豁然起身,走到孙立面前。

他虽未佩剑,却自有厚重如山的王者气度,目光恳切而炽热。

“那就请与某同行!我予你堂堂正正之师,许你万里瀚海之功!你的对手,将是犯境胡虏,乱国奸佞,而非区区一地豪强!你的战场,将是浩渺山河,无垠海疆,而非这方寸之地的腌臜角落!孙立,你可敢接!”

孙立怔怔地看着眼前之人,那磅礴气势,那仿佛能点燃灵魂的炽热眼神。

他感到自己那颗被官场磨得冰冷僵硬的心,竟重新剧烈地跳动起来,一股久违的热流涌遍全身。

他下意识喃喃道:“…头领…需要孙立做什么?”

刘备闻言,却是欣慰一笑,尽显恢弘气度:“提辖只需谨守本心,善保有用之身,静待天时!待到大义昭彰之日,你自然明白该当如何!何须我多言!”

孙立再无疑虑,猛地起身,抱拳过头,声音微颤却豪气干云:“孙立半生虚度,未曾真服过谁!今日,服了!若哥哥真能予我驰骋之机,我孙立这条性命,付与哥哥又何妨!”

刘备神色肃然,郑重回礼,声如金玉:“某得贤弟,如旱苗得甘霖!他日功成,必不负今日之言!”

……

登州之事已了,梁山很快在海上寻得理想的根基,庙岛群岛。

此群岛岛链绵长,总面积广阔,回旋余地极大,更控扼渤海咽喉,商贸与情报价值无可估量。

唯因其位置显要,易引官府注目,且有小股驻军,然其战略地位,值得长远图谋。

刘备与众人商议后,为稳妥起见,决定先行占据较小的崆峒岛作为前哨。

此岛周边有列岛屏障,更拥天然深水海湾,易于隐蔽,正适合初期发展,可秘密开辟盐田,积蓄实力。

解珍解宝伤势初愈,便随刘备返回梁山本部。

顾大嫂与孙新则留在登州,明面继续经营,暗中与邹渊叔侄配合,笼络熟练船匠与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为日后夺取庙岛群岛默默积蓄着每一分力量。

所有一切,彷佛都在有条不紊地徐徐图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此时,朱贵一封加急密报,如惊雷般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青州急报!原青州指挥司总管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因故落草为寇,于青州境内烧杀抢掠,百姓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