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民之所向(2 / 2)

刘备再喝,声震全场。

“王虎盘剥你们的血汗粮,今日,物归原主!西溪村每户,领粮一石!”

粮仓轰然洞开,金黄的稻谷如同流淌的黄金,在火光映照下散发出令人心安的暖意。

梁山汉子们分成几队,在粮仓口和打谷场上支起长桌,开始分粮。

刘备亲自坐镇调度,朱贵带着人维持秩序。

起初,汉子们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

搬粮,过秤,分装。

常年刀口舔血的生涯,让他们习惯了警惕和冰冷。

然而此刻,面对村民们灼热感激的目光,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巍巍地端着一碗清水。

老人鼓起勇气挤到分粮的长桌前,递向一个正扛着粮袋,额角带疤的魁梧汉子。

“好汉…辛苦了…喝…喝口水吧…”

那汉子一愣,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的刀柄。

他低头,看到老者浑浊眼中那毫不作伪的小心翼翼的感激。

…还有那双枯槁的手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顿时,一股陌生的暖流猝不及防地撞进汉子冰封的心口。

汉子默默放下粮袋,接过那粗瓷碗,入手微温。

在老者期盼的目光中,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将碗中清水一饮而尽。

喉结滚动,竟觉得这寡淡的井水,比寨子里最烈的烧刀子还要暖人肺腑。

“谢…谢老丈。”

汉子声音有些干涩,将碗递回,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似乎都柔和了些。

这一举动,像是一颗火星落入了干草堆!

“好汉!也喝我的!”

“恩人们歇歇!喝口水!”

“俺家刚烧的热水!”

更多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捧着碗,提着壶涌了上来。

他们眼里含着泪,脸上却带着前所未有,发自内心的笑容。

将一碗碗清水,甚至仅有的几块粗粮饼子,不由分说地塞到那些愣住的梁山汉子手中。

汉子们彻底懵了。

他们习惯了刀光剑影,习惯了被人唾骂为贼寇,何曾见过这样纯粹,这样滚烫的感激?

看着手中温热的粗碗,看着塞到怀里的干粮,看着那一张张写满真诚的脸庞。

当即,一股暖洋洋的热流从心底涌起,迅速流遍四肢百骸。

几个年轻点的喽啰,眼眶竟有些发红,笨拙地学着那疤脸汉子的样子,接过碗,大口喝水,然后咧开嘴,露出一个有些僵硬却无比真诚的笑容。

原来,替天行道,救人水火,被人真心实意地唤一声好汉,是这般滋味!

分粮的队伍依旧在移动,金黄的稻谷流入一双双颤抖,粗糙的手中。

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不再是冰冷的施舍与领取,而是一种奇妙的交融。

汉子们搬粮的动作更轻快了,时不时还会笨拙地帮老人扶稳粮袋,叮嘱一句“拿稳了”。

领到粮食的村民,抱着沉甸甸,饱含希望的粮袋,更是对着分粮的汉子们连连作揖。

“一石!是一石啊!”

“活命粮!真是活命粮!”

“王头领大恩大德!梁山好汉恩同再造!永世不忘啊!”

白发老者领到了属于自家的一石粮,他颤巍巍地走到人群最前方。

浑浊的泪眼中映着跳跃的火焰,分粮的热闹景象和刘备挺拔的身影。

他用尽全身力气嘶喊,声音穿透夜空。

“恩公!活我西溪!再造之恩,永世不忘!老汉代全村,给恩公和梁山好汉们磕头了!”

说罢,重重将头磕在冰冷的泥地上。

这一跪,这一喊,彻底点燃了最后的引信!

打谷场上,恩公!梁山万岁!好汉们长命百岁!的呼喊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

饱受摧残的西溪村,在这一天,与梁山之间那道无形的隔阂,在血与火中,悄然消融。

只是,远处阴影里,有两双窥探的眼睛,将这一切,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