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动作没有任何多余,检查着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接口。
另外两名士兵则一前一后钻进了狭窄的坦克内部。
驾驶舱内,驾驶员的手指在仪表盘上飞快地点触。
一排排指示灯依次亮起,发出微弱的绿光。
他戴上喉麦,开始逐项汇报。
“油路正常。”
“电路正常。”
“冷却液液位正常。”
炮塔里,炮长已经打开了火控系统的电源。
复杂的电子界面在屏幕上亮起,无数数据流一闪而过。
“火控系统自检完成,无故障。”
“激光测距仪正常。”
“热成像通道正常。”
十几项复杂的检查,在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手中,仿佛变成了简单的流水线作业。
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了极致。
谭建林没有上车,他站在车库的中央,像一根定海神针,捕捉着从各个坦克里传来的汇报声。
“一排一车检查完毕!”
“一排二车检查完毕!”
……
汇报声此起彼伏,密集得如同雨点。
谭建林一边听着,一边抬腕看了一眼手表。
四分三十秒。
所有车辆,全部检查完毕。
这个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就在这时,车库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是兄弟连队的人到了。
他们看到车库里已经井然有序的三连,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有人甚至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他们还在为冲刺到车库而调整呼吸。
三连却已经完成了出动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这种差距,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谭建林没有理会门口的骚动,目光扫过全连的坦克。
“全体都有!”
“点火!”
命令干脆利落。
“轰——”
“轰隆隆——”
下一秒,数十台柴油发动机,几乎在同一瞬间被唤醒。
低沉狂暴的轰鸣声,汇聚成撼天动地的声浪,让整个车库都为之震颤。
刺鼻的柴油味迅速弥漫开来,呛得后来者不住地咳嗽。
这是战争的味道,是钢铁猛兽即将出笼的宣告。
“蹬车!”
谭建林一声令下,自己率先一步,矫健地翻身跳上了打头的第一辆坦克。
战士们迅速关闭舱门,车库内只剩下坦克的轰鸣声。
“一排,跟我走!”
“二排、三排,依次跟上!”
“目标,旅部大门!”
三连的坦克,像一头头苏醒的巨兽,接连驶出了车库。
巨大的车体卷起狂风。
刚刚冲到门口的其他连队士兵,不得不狼狈地贴着墙壁,为这股钢铁洪流让开道路。
……
蓝军旅旅部大门外。
吴学军站在临时划定的出发线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块军用卡表。
每一次战备抽查,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蓝军旅这块“磨刀石”的身份,意味着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最锋利的刃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