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蚀骨锥心穿肠 > 第223章 朱门假千金,寒门真凤凰(三)

第223章 朱门假千金,寒门真凤凰(三)(1 / 2)

##第5章柴米油盐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苏云锦就醒了。

或者说,她几乎一夜未眠。

陌生的环境,身边还躺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即使心志再坚定,也难免有些不适应。

她轻手轻脚地起身,尽量不惊动旁边似乎还在沉睡的陈琢。

秋实和吴妈妈已经候在门外了,端着洗漱的热水。

“夫人,您怎么起这么早?”秋实看着苏云锦眼下的淡淡青黑,心疼不已。

“入乡随俗。”苏云锦简单地洗漱完毕,换上准备好的、料子普通但干净的衣裙,“吴妈妈,去看看厨房有什么,准备早饭吧。”

吴妈妈应声去了,没多久却面带难色地回来:“夫人,厨房……米缸快见底了,只有些糙米和一点腌菜,油盐也不多……”

苏云锦默然。

这就是现实。

她带来的嫁妆里虽然有银钱,但那是她的立身之本,不能轻易动用在日常嚼用上。而且,既然决定要在这里生活,就不能只靠嫁妆坐吃山空。

“先用现有的准备些清粥小菜吧。”苏云锦吩咐道,“秋实,你去巷口看看有没有卖早点或者新鲜蔬菜的,买些回来。”

她拿出一些散碎银子递给秋实。

秋实接过银子,眼圈又红了。在侯府,大小姐何曾为这些柴米油盐发过愁?

这时,陈琢也起身了。

他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看到苏云锦已经收拾妥当,微微颔首:“起这么早?”

“习惯了。”苏云锦道。

早饭很简单,糙米粥,腌萝卜,外加秋实从外面买回来的几个素馅包子。

陈琢吃得很快,也很沉默,几乎没什么表情,似乎早已习惯这样的膳食。

吃完饭,他放下碗筷,对苏云锦道:“今日需去族学一趟,晌午不必等我用饭。”

说完,便拿起书箱准备出门。

“公子稍等。”苏云锦叫住他,从吴妈妈手里接过一个粗布包袱,“里面是几个包子和一壶水,带着路上吃。”

陈琢愣了一下,看着那朴素的包袱,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过去,低声道:“……有劳。”

看着他清瘦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苏云锦轻轻吐了口气。

第一步,适应环境。

她让秋实和吴妈妈收拾碗筷,自己则开始在院子里外转悠。

院子很小,除了正房三间(一间卧房,一间书房,一间客堂),旁边还有一间狭小的厨房和一间堆放杂物的柴房。墙角有口井,用水倒是方便。

地方虽小,但收拾得还算整洁。

她带来的箱笼已经归置好了,占据了卧室大半的空间,使得原本就狭窄的房间更显拥挤。

她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吴妈妈,你去找附近的牙人问问,看看这条巷子或者附近,有没有空置的、稍微宽敞些的院子出租或售卖。”苏云锦吩咐道。一直挤在这里不是办法,她需要自己的空间,也需要地方来实施她的计划。

“是,夫人。”吴妈妈虽然不解,但还是应下了。

“秋实,你跟我出去走走。”苏云锦决定亲自了解一下周边的环境。

清贫巷,名副其实。居住的多是些贫寒的读书人、小贩或者普通的工匠人家。街道狭窄,房屋低矮,但烟火气很浓。

苏云锦带着秋实,一路走,一路看。

她留意着街边店铺的种类,米铺、布庄、杂货铺、小食摊……听着小贩的吆喝,观察着行人的穿着和购买力。

她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能让她快速积累第一桶金,又不会太过引人注目的生意。

走着走着,她在一家名为“李记”的胭脂水粉铺前停下了脚步。

铺子不大,里面陈列的货物看起来也很普通,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

苏云锦走进去,随意看了看。

胭脂的色泽不够均匀细腻,粉质也有些粗糙,香膏的气味单一且浓烈……比起侯府女眷用的那些贡品或名家秘制,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但价格,对于普通百姓甚至一些小户人家来说,却也不算便宜。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渐渐清晰。

无论在哪个时代,女人的钱,都是最好赚的之一。

而她脑子里,恰好记得几个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却能显着提升胭脂水粉品质的方子。比如,用特定的植物汁液提色,用细纱多次过滤提纯,加入少量精油增加香气层次和持久度……

技术门槛不高,正好适合她目前的情况。

“夫人,您对这些感兴趣?”秋实小声问,在她看来,这些铺子里的东西,根本配不上自家夫人。

“嗯。”苏云锦点点头,没有多解释,“走吧,再去别处看看。”

她又去布庄转了转,了解了一下普通的棉、麻、丝绸的价格。去杂货铺看了看各种瓶瓶罐罐和基础原料的售价。

心里慢慢有了底。

回到陈家小院时,吴妈妈也回来了。

“夫人,问到了。隔两条街的桂花巷,有一处小院出租,比这里稍大些,有个独立的小厨房和一间厢房,就是位置偏了点,月钱五百文。”

五百文……价格倒是不贵。

苏云锦盘算了一下,租下院子,前期原料和工具的投入……她带来的现银差不多够用。

“租下来。”她果断决定,“尽快办好手续。”

“夫人,我们真要搬出去?”秋实惊讶地问。虽然这里不好,但搬出去住,岂不是和姑爷分开了?

“嗯。”苏云锦淡淡道,“这里太小,不方便。而且,我有事要做。”

她没有解释要做什么。

下午,陈琢从族学回来。

苏云锦将打算搬出去住的事情告诉了他。

陈琢听完,沉默了片刻,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只问:“可是家中有所不便?”

“并非如此。”苏云锦解释,“只是我带了两个下人,住在这里实在拥挤,也打扰公子清净。且我平日做些女红针黹,也需要宽敞些的地方。”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

陈琢看了她一眼,没有再多问,只点了点头:“你既已决定,便依你吧。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可告知于我。”

他的态度,依旧客气而疏离。

苏云锦也乐得如此。

三日后,桂花巷的小院手续办妥,苏云锦带着秋实和吴妈妈搬了过去。

陈琢过来帮忙搬了行李,之后便回了清贫巷的旧居,只说族学离那边近,温书方便。

两人开始了名义上是夫妻,实则分居两处的生活。

苏云锦并不在意。她立刻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中。

她拿出部分银钱,让吴妈妈去采购所需的原料:蜂蜡、各种植物油(茶油、杏仁油等)、淘澄胭脂用的紫茉莉种子、红蓝花,以及一些常见的、带有香气或特殊功效的花草(如茉莉、玫瑰、薄荷),还有研磨用的石臼、过滤用的细纱、大大小小的瓷罐瓷瓶等。

然后,她带着秋实和吴妈妈,在小院的厢房里,开始了第一次试验。

提取花汁,榨取植物色素,用不同的油和蜂蜡调配比例,尝试加入微量精油增加香气……

过程并不顺利。

第一次做出的口脂,颜色不正,涂不匀。

第一次做出的香膏,气味怪异,不够持久。

但苏云锦并不气馁。她拥有超越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提纯和乳化原理,虽然设备简陋,但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比和工艺,产品的品质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秋实和吴妈妈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惊讶,再到最后的钦佩。

她们从未想过,自家小姐竟然还有这等本事!

半个月后。

苏云锦看着眼前几个小巧的白瓷罐。

一罐是色泽饱满均匀、带着淡淡茉莉香气的口脂。

一罐是粉质细腻、贴合肤色的珍珠养颜粉。

还有一罐是香气清雅持久、滋润不油腻的玫瑰香膏。

品质虽然还远远比不上侯府用的顶级货色,但绝对远超市面上那些普通店铺售卖的产品。

“夫人,这……这真是咱们做出来的?”秋实拿起那罐口脂,爱不释手。

“嗯。”苏云锦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第一步,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些东西,换成实实在在的银钱。

直接开店?成本太高,也太过招摇。

摆摊叫卖?不符合她的身份,也卖不上价钱。

最好的办法,是寻找合作者,或者,走高端定制的路线,瞄准那些有一定消费能力,但又够不上顶级奢侈品的小富之家、小官家眷。

她想到了一个人。

吏部王主事的夫人。

王主事是陈琢的远房表叔,也是这桩婚事的间接促成者。王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是京城里的中等人家,王夫人平日里也好个脂粉钗环。

或许,可以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苏云锦精心准备了一份“礼品”。一盒三件套,包含口脂、香粉、香膏各一,用精致的锦盒包装好。

然后,她递了帖子,以陈家新妇的身份,前去拜会王夫人。

王夫人对于苏云锦的来访,有些意外,也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