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的阳光已穿透金銮殿的晨雾,将盘龙柱上的金箔照得熠熠生辉。
御座前的青铜香炉升起缕缕沉香,却压不住殿内的凝重气息——百官身着赤罗朝服,按品秩分列两侧,梁冠上的珠串随着呼吸轻晃,目光却都集中在殿中站着的楚云砚身上。
他今日未穿常服,而是换上了一身暗红色劲装,腰间束着镶金腰带,佩着那柄曾随他征战过的镇北剑,整个人透着一股凛然的英气,与往日温润的亲王模样截然不同。
皇帝楚渊坐在御座上,明黄盘领窄袖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中流转。
他手里捏着边关传回的第二封急报——周将军在信中说,北狄昨夜已开始攻城,雁门关的城墙多处受损,若三日内再无援军,恐难支撑。
皇帝的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落在楚云砚身上,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北狄五万大军压境,雁门关危在旦夕,谁愿领兵出征,解边关之困?”
殿内瞬间陷入寂静,几名武将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京郊的禁军虽有五万,却需留一部分镇守京城,防备国师异动;剩下的兵力若贸然出征,未必能敌过北狄的精锐骑兵,更何况军粮还需重新筹备,时间紧迫。
“臣愿往!”
突然,楚云砚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右手按在剑柄上,声音沉稳而坚定:“父皇,北狄犯境,山河告急,臣身为皇子,理当为国分忧!请父皇赐臣帅印,臣愿率三万禁军出征,三日内启程,定能守住雁门关,将北狄赶出我朝疆域!”
百官哗然,户部尚书连忙出列:“王爷不可!您乃陛下亲信,京城尚有国师之患,若您离京,京城兵力空虚,国师若趁机发动政变,后果不堪设想啊!”
“是啊王爷,”兵部侍郎也附和道,“臣愿领兵出征,您只需在京中坐镇即可!”
楚云砚却摇了摇头,抬头看向皇帝,眼神里满是决绝:“诸位大人的心意,臣心领了。但北狄此次来势汹汹,且与国师勾结,非有亲信坐镇军中,恐难协调各方。京中虽有隐患,却有沈阁主与万兽阁在——沈阁主精通鸟兽情报,又能应对蛊虫,有她留守,臣方能安心出征。”
他的目光转向站在殿侧的沈玥,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沈玥穿着浅灰劲装,外罩一件素色披风,雪影藏在披风内,只露出一双冰蓝色的眼睛。
她从楚云砚的眼神里看到了信任,也看到了托付,便微微点头,用眼神回应:“放心,京城有我。”
皇帝看着楚云砚的坚定,又看了看沈玥的沉稳,沉吟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好!朕准奏!封楚云砚为兵马大元帅,赐帅印一枚,可调遣京郊三万禁军,户部即刻筹备军粮,务必在三日内备齐,随大军一同运往边关!”
内侍监总管立刻捧着一个锦盒上前,打开后,一枚鎏金帅印赫然在目,印面上刻着“镇国大将军”五个大字。
皇帝亲自拿起帅印,递给楚云砚:“此去边关,务必小心,朕在京城等你凯旋。”
“臣遵旨!定不辱使命!”楚云砚双手接过帅印,起身时,目光再次落在沈玥身上,语气带着几分郑重,“沈阁主,京城就交给你了。国师若有异动,尤其是针对皇宫或万兽阁的,务必先守住皇宫,保护好陛下,等臣回来支援。”
“王爷放心。”沈玥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我已让墨羽的鸦群加强对万寿宫和东郊皇陵的监视,灰团的鼠群也会在今日午后潜入皇陵,探查兽蛊母巢的具体位置。
只要国师敢提前发动政变,我们定能及时应对,绝不让他得逞。另外,我会每日让信鸽传递京城的消息给你,让你随时掌握京中动态。”
楚云砚点了点头,心里松了口气——有沈玥在,他对京城的安危多了几分把握。
他从腰间解下一把匕首,递到沈玥面前:“这是一把玄铁匕首,削铁如泥,且能防蛊虫——匕首上涂了特制的硫磺粉,蛊虫不敢靠近。你带着它,若遇危险,也好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