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医女楚汉行 > 第131章 九江舌战

第131章 九江舌战(2 / 2)

他话锋陡转,直指楚军强弩之末的致命软肋:

“楚军之强,如烈火烹油,其势虽猛,其衰也速,何以见得?”

“其一,失道寡助!项羽倒行逆施,弑杀义帝于江南!此乃不赦之罪!人神共愤!天下诸侯,虽慑于其淫威,心中早已离心离德!汉王高举义旗,为义帝发丧,诸侯影从,天下归心此乃人心向背!”

“其二,强弩之末!项王虽勇,千里转粮,师老兵疲!成皋、荥阳一线,汉王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更有巴蜀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粮秣如山,经栈道源源输往前线。楚军顿兵坚城之下,进则死伤枕藉,寸步难行;退则汉军乘胜追击,必致土崩!楚军已成疲惫之师,锐气尽丧!此乃地利后勤!”

“其三,刚愎残暴!项王性烈如火,刚愎自用,不能任贤用能,唯亲是用。亚父范增,忠心耿耿,尚且疑而疏之。诸将离心,士卒怨望,此乃统帅之弊!”

“故臣断言,”随何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不容置疑的洞见,“楚之强,徒有其表!如沙上之塔,外强中干,必不可持久!其势已衰,其力已竭!灭亡之期,屈指可数!”

他目光如炬,捕捉到英布眼中那极力掩饰却依然流露的动摇和一丝被说中心事的惊疑,抛出更具诱惑力的未来:

“反观汉王!宽仁爱人,深得民心!虽偶有挫折,然败而不馁,韧如蒲苇!善纳良言,萧何、张良、韩信等天下俊杰尽归其麾下!今大势所趋,如百川归海!大王不审时度势,顺天应人,与胜势之汉结盟,反自缚于危亡之楚,臣实为大王深惑不解!此智者所不为也!”

最后,随何祭出最具杀伤力的果实,将英布的个人野心与汉的胜利紧密捆绑:

“九江之兵,或不足以独力亡楚,”他声音放缓,带着强烈的蛊惑,“大王若于此刻,当机立断,高举义旗,项王闻此惊天之变,必如芒刺在背,暴跳如雷。其主力大军正陷于齐赵泥潭,急切难归。大王只需倚仗淮南地利,凝聚九江人心,统率麾下虎狼,与楚军巧妙周旋,甚至无需正面交锋,只需将其主力拖在淮南数月即可。则汉王必能乘此天赐良机,挥师东出,席卷关东,鼎定乾坤!”

“届时,”随何上前一步,目光灼灼,仿佛已将辉煌未来展现于英布眼前,“臣请与大王共入汉营,汉王必裂土分茅,使大王永镇九江,世袭罔替。荣华富贵,与汉同休!此乃再造乾坤、彪炳史册之不世奇功!亦是保大王宗庙永祀、子孙万代安享尊荣之万全之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大王明断!当机立断!”

一番话,如九天惊雷,又如庖丁解牛,层层递进,将英布心中的侥幸、猜忌、恐惧、贪婪,剖析得淋漓尽致。尤其对楚军“外强中干”、“失道寡助”、“必不能持久”的犀利论断,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撬动着英布心中那名为“恐惧项羽”的沉重枷锁。项羽近来越发狂躁暴戾的传闻,此刻在随何鞭辟入里的剖析下,似乎成了楚军气数将尽的征兆。

英布额头、鬓角渗出细密冷汗,浸湿了内衫,后背一片冰凉。虽明知随何有夸大其词之嫌,心脏仍在胸腔里沉重地擂动,如同战鼓。

然而,作为乱世枭雄,他深知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粗重的喘息声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先生…所言…确…确有其理…寡人…寡人深省…容寡人…细思…细思…请先生暂回驿馆…寡人…定有答复…”这表态,含糊而谨慎,仅表示内心震动,却绝口不提背楚,更无任何承诺。脸上的刺青,在烛光下显得愈发狰狞。

随何心中暗叹了一声,看来仍是功亏一篑。表面却不动声色,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惋惜之色,从容一礼:“外臣,静候大王佳音。”转身,步履沉稳地离去,留下一个在英布眼中既沉重如山又诡谲难测的背影。

随何后背衣衫已被冷汗浸透,方才每一句话都是在刀尖上起舞,随时可能性命不保。

英布瘫坐在冰冷的王座上,随何的话语如同魔咒般在脑海中激烈碰撞。恐惧、动摇、对项羽积压已久的怨愤,以及对那“永镇九江”图景的一丝贪婪,在他胸中翻江倒海,几乎要将他撕裂。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亲卫急促而带着一丝惶恐的通报:

“报——!大王!西楚霸王特使持‘虎噬蛇’符节,已至王府门外!要求即刻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