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梅仔细看着数据,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自然地撑在林风的桌面上。她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确实不太对劲。这个项目是委里本季度的重点督导项目之一。进度慢于拨款,通常意味着要么进度汇报有水分,要么...”她顿了顿,声音压低,“资金使用可能存在问题。”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在政府工作中,这种看似微小的数据异常,背后往往关联着项目管理或资金使用上的疏漏,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你做的很仔细,小林。”苏晓梅的语气带着赞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立刻整理一下你的发现和对比数据,形成简要说明。我马上向科长汇报。”
林风点头,迅速行动起来。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条理清晰地将异常数据、对比分析以及初步判断整理成一页纸的简要报告。这份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指向明确,既说明了问题,又没有过度揣测。
苏晓梅拿起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赞赏更浓。她拿起报告走向科长办公室,在转身的瞬间,递给林风一个鼓励的眼神。
几分钟后,科长和苏晓梅一起走了出来。科长的表情严肃:“小林,这个发现很重要。汇报材料准备得不错,条理很清晰。晓梅,你和小林一起,立刻联系高新区项目办,核实这个数据差异的原因。注意询问方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明白。”苏晓梅和林风同时应道。
回到座位,苏晓梅负责打电话,语气拿捏得恰到好处,以常规数据核对为由进行询问。林风则在一旁记录要点,并随时准备提供数据支持。
经过一番沟通,对方起初解释是“统计口径差异”,但在苏晓梅专业而耐心的追问下,最终承认是项目方在进度汇报上出现了延迟更新,导致数据未能同步,并承诺立即修正。
问题顺利解决,虽然虚惊一场,但林风的细心和敏锐给科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科长在下午科务会上还特意表扬了他:“大家都要像小林学习,工作就要有这种一丝不苟、刨根问底的精神。很多时候,问题就隐藏在这些细节里。”
会议结束时,苏晓梅经过林风身边,借着放茶杯的机会,指尖极其轻微地、快速地在他手背上点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走开。只是一个瞬间的接触,却让林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动力。
下班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向停车场。坐进车里,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苏晓梅才侧过身,笑着看向林风:“今天表现真棒!没白教你。”她的语气轻松而亲密,与白天那个专业的苏科长判若两人。
林风也笑了,有点不好意思:“是晓梅姐教得好。”他发动汽车,状似无意地问:“晚上想吃什么?庆祝一下。”
“回家做吧,”苏晓梅系好安全带,语气温柔,“买了你爱吃的排骨。”
车子平稳地驶出机关大院,汇入傍晚的车流。车内弥漫着一种温馨而默契的氛围。白天他们是谨慎专业的同事,此刻,他们是分享着秘密与温存的恋人。对于林风而言,这份在事业上得到认可、在情感上有所依归的感觉,让他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与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