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实验室的警报声如同垂死巨兽的哀鸣,在“引航”项目遭遇重创的阴影下,“长青科技”的地面总部却正在上演一场截然不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乎资本与信心的盛宴。
最大的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了路演中心。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展示着经过脱敏处理的“长青一号”性能数据、稳定的生产线实况,以及未来三年清晰而雄心勃勃的技术路线图。没有提及“曙光之钢”,更没有“引航”项目的只言片语,但那份基于硬核实力的底气,透过每一页精心准备的ppt,无声地弥漫在整个空间。
长桌两旁,坐满了来自全球顶级风投机构的代表。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气息沉稳老练,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审视着台上那位年轻的掌舵者。
苏雨晴站在演讲台前。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职业套装,妆容精致,巧妙地遮掩了眉眼间那一丝无法完全抹去的疲惫。连续的压力和昨晚实验室的惊魂,让她眼底的血丝需要更多粉底才能盖住,但她的脊梁挺得笔直,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没有丝毫颤抖。
她不需要夸张的辞藻,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陈述着“长青科技”如何突破垄断、实现核心技术自主、以及未来在高端材料和潜在能源领域无可限量的市场前景。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份订单都真实可查。
“……所以,各位,”苏雨晴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掌握着巨额资本的面孔,“‘长青科技’寻求的,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是能够与我们共同面对未来技术变革与市场风浪的战略投资者。”
提问环节开始。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直指核心技术壁垒、专利风险、市场竞争格局,甚至隐晦地试探着林长青近期“低调”的原因。
苏雨晴对答如流。她早已预演过所有可能的问题。关于技术,她巧妙地在保密与展示实力间找到平衡;关于专利,她自信地援引法务团队的评估和已构筑的防护网;关于市场,她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宏观视野和精准判断。
直到一位硅谷来的、以眼光毒辣着称的资深投资人,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抛出一个看似随意却暗藏机锋的问题:
“苏总,贵公司的技术实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一个科技企业的长期价值,往往与其灵魂人物的视野和状态息息相关。我们注意到,林长青先生最近似乎……异常低调。这难免让人对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产生一丝合理的担忧。您能否分享一下,林总目前的主要精力聚焦在哪个方向?”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雨晴身上。这是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所有投资者心底最大的疑虑。
苏雨晴脸上完美的职业笑容没有丝毫变化,只有搭在演讲台边缘的左手食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指尖微微陷入木质台面。她迎着那位投资人审视的目光,眼神没有丝毫闪躲。
“感谢您的关注。”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然,“林总目前正专注于公司最前沿、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这部分工作,因其性质特殊,暂时不便对外公开细节。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