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实验室通宵的灯火,周教授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小时来到了办公室。他习惯性地先泡上一杯浓茶,然后打开电脑,浏览昨夜积压的邮件。大多是一些学术期刊的推送、合作者的来信,以及组内学生的工作汇报。他的目光快速扫过,直到一个加密发送的邮件标题映入眼帘——
《关于xx介电材料在特定极端条件下可能存在新奇相态的初步推测与验证方案建议》
发件人:林长青。
周教授的眉头下意识地蹙起。林长青?那个大一新生?他不是在帮张烨处理基础数据吗?这才几天工夫,怎么就敢直接给他发什么“推测”和“方案建议”了?年轻人的锐气是好事,但若是不知天高地厚地胡闹,就令人不悦了。
他带着几分审视,点开了邮件附件。起初,他的表情是严肃的,甚至带着一丝不耐。但当他读完林长青对那细微数据异常的描述,以及对其非随机性、潜在物理根源的分析时,他端着茶杯的手顿在了半空。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不耐逐渐被惊讶取代,然后是越来越浓的凝重。林长青指出的那些数据区间,他之前也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但都归咎于实验噪声或设备漂移,从未深思。而林长青不仅精准地定位了这些异常,还给出了基于对称性破缺和拓扑序的、极其大胆却又逻辑自洽的理论推测!
更让他心惊的是后面那份实验验证方案。方案设计之巧妙,参数选择之刁钻,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都预设了清晰的物理图像解释……这绝不是一个大一新生能凭空想象出来的!这需要对该领域前沿的深刻理解,需要极强的物理直觉,更需要一种天马行空却又扎根于现实的想象力。
“这……”周教授放下茶杯,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镜片后的眼睛瞪得老大。他反复浏览着文档中的几个关键段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急促的“哒哒”声。
震惊过后,是巨大的兴奋。如果……如果这孩子的推测是真的?周教授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他立刻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张烨的分机号,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急促:“张烨!立刻来我办公室!马上!”
几分钟后,睡眼惺忪、头发还有些凌乱的张烨匆匆赶到。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实验出了什么大纰漏。
“教授,您找我?”
“你看看这个!”周教授直接将电脑屏幕转向他,指着林长青那份报告,“重点看数据分析部分和他提出的实验方案!”
张烨疑惑地凑过去,起初还有些不以为意,但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就变了。作为直接负责这个课题的博士生,他对这些数据再熟悉不过。林长青指出的那些异常,他也曾瞥见过,但从未像这样系统性地提取和分析过,更别提提出如此惊人的理论假设和验证思路了。
“这……这不可能吧?”张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些区间……他是怎么发现的?这个相态……从来没被报道过!还有这个实验设计……太精妙了!”
“现在不是讨论可不可能的时候!”周教授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按照他方案里写的,立刻准备实验!动用最高精度的设备,严格按照他设定的参数来!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结果!”
周教授的指令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整个课题组,因为这位大一新生的一份报告,瞬间被调动起来,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原本一些按部就班的实验被推迟,资源向这个突如其来的“验证性实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