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学习小组的
理科班的学业压力如同逐渐收紧的弦,空气中弥漫着公式与定理的气息。面对更深奥的知识点和更快的教学进度,单打独斗显得愈发吃力。不知从何时起,课间和放学后的教室里,开始自然地形成一个以林长青和苏雨晴为核心的小型学习圈子。
最初是坐在附近的几个同学,被林长青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苏雨晴细致的笔记所吸引,遇到难题时会主动过来请教。渐渐地,这个圈子固定下来,除了林长青和苏雨晴,还有性格憨厚、基础扎实的赵强,思维活跃、善于提问的李明,以及文静细心、擅长总结的陈雪。
放学后的教室,夕阳的余晖将桌椅染成暖金色。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书本和草稿纸摊了满桌,构成了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小天地。
林长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个小组的“灵魂”。他并非刻意主导,而是凭借其无可争议的知识深度和那种总能直指问题本质的洞察力,赢得了所有人的信服。
当李明被一道复杂的电磁学综合题困住,抓耳挠腮时,林长青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他会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清晰的物理情景,引导李明自己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的联系。
“先别急着列方程,”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想想,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本质上受什么力支配?这个力的方向如何判断?”
他会一步步引导,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让提问者自己打通思维的关卡。当李明终于恍然大悟,拍着脑袋喊出“原来如此!”时,林长青只会微微点头,眼中带着鼓励。
苏雨晴则扮演着另一种重要的角色。她心思缜密,善于梳理和归纳。她会将林长青讲解的核心思路,用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重新整理,补充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易错点。当陈雪对某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感到困惑时,苏雨晴会拿出自己整理的“配平技巧口诀”和常见错误类型分析,耐心讲解。
她像是小组的“润滑剂”和“整理师”,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节奏,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
林长青看着苏雨晴在人群中耐心为陈雪讲解的样子,灯光勾勒出她专注而温柔的侧脸轮廓。她条理清晰,语气柔和,总能照顾到听者的理解程度。他的心中悄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与有荣焉的暖流。她的优秀,她的善良,她散发出的那种让人安心的力量,都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吸引和骄傲。
一次,小组讨论一道涉及函数、数列和不等式结合的数学压轴题。题目条件隐蔽,关系错综复杂,几个人尝试了不同方向,都卡在了某个环节。
赵强提出了一种常规思路,计算量巨大;李明想到一个巧妙的变形,但无法证明其普遍性;苏雨晴试图从函数图像入手,却难以精确量化。
讨论一度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