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暗涌与序曲(1 / 2)

苏雨薇那日带着“观澜轩”炖品的突然造访,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持续扩散,悄然改变着基地和医院里某种微妙的氛围。

表面上,一切如常。我依旧奔波于附一院神经外科的手术台和基地地下的生命科学实验室之间,在白衣天使和龙组“烛龙”的双重身份中切换。

但某些变化,正无声地发生。

最明显的,是顾倾城和苏雨薇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暗流涌动的“较劲”。这种较劲,并非公开的冲突或言语交锋,相反,她们在我面前甚至维持着一种过于礼貌的、近乎刻板的“和气”。

但那种无形的张力,却像低气压般弥漫在空气里。

体现在细节上。顾倾城送来加班餐点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而且花样翻新,不再局限于食堂的红烧肉,开始出现一些做法复杂、明显花了心思的家常菜,甚至有一次还带来了她自己尝试烘焙的、卖相勉强算及格的小饼干,虽然她递过来时表情依旧平淡,只硬邦邦地丢下一句“试验品,多了。”

但我能感觉到那背后笨拙的尝试。她来医院找我,也总是有“正当理由”——交接一份需要医师签字的安保流程文件,传达玄龟关于近期行动谨慎化的非正式提醒,或是“顺路”带来基地医疗部针对我过度使用能力后配制的特殊营养剂。

而苏雨薇,则仿佛开启了“定点投喂”模式。她不再像上次那样直接闯入办公室,而是换了一种更“得体”的方式。有时是我刚结束一台漫长的手术后,手机收到一条她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医院东门咖啡厅,寄存柜,b07,密码xxxx”。

打开柜门,里面会是一个保温袋,装着某家需要提前几天预订的私房菜馆的精致套餐,附着一张打印的、没有落款的卡片,写着“补充体力,注意休息。”

有时是快递直接送到科室,寄件人信息模糊,但里面是她从各地搜罗来的、据说对精神力恢复有益的顶级食材或保健品。甚至,我们科的小护士和医生都受益。科室里隔三差五就有奶茶,咖啡,水果和甜品。

她从不露面,却无处不在,用一种低调而奢华的方式,彰显着她的存在和……用心。

这两种风格的“关怀”交替出现,让我时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面对顾倾城,我需要坦然接受她那不善表达却沉甸甸的心意,不能流露出丝毫嫌弃或比较;面对苏雨薇神出鬼没的“馈赠”,我则需更加谨慎,既不能辜负(也不敢轻易拒绝)这份带着风险的好意,又得小心翼翼避免留下任何可能被追踪的痕迹,每次取东西都像在执行秘密接头任务。

她们两人似乎形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从未在同一时间点出现,但彼此又仿佛能清晰地感知到对方的“行动”。

我偶尔会在顾倾城送来的饭盒边,发现一小罐她以前从不关心的、品牌小众但价格不菲的助眠精油;也会在苏雨薇寄来的包裹里,看到几份打印的、关于最新神经电生理研究的前沿论文摘要——这显然是顾倾城更容易接触到的资料。这种无声的“比拼”,让我在承受双重“关怀”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仿佛行走在两根绷紧的钢丝上,需要时刻保持平衡,心力交瘁。

然而,这种外在的“困扰”并未过多影响我们的正事。李哲的进步堪称神速。在吴师兄的悉心指导和自身刻苦训练下,他对“精密物质亲和”异能的掌控力突飞猛进。

基地的测试报告中,他的异能等级被正式评定为c级,潜力评估依旧高达A+。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开始将这种能力巧妙地应用于本职工作。

在骨科手术中,他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极其微调金属植入物(如钢板、螺钉)的微观结构,使其与患者骨骼的契合度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甚至能引导骨痂沿着更理想的方向生长,大大加快了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几台由他主刀或参与的高难度骨科手术视频在院内小范围流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誉为“拥有神之手的骨科天才”。

而我,在“神农”教授那堪称“狂热”的研究精神“鞭策”下,对“电光手术刀”的锤炼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实验室里,我不再是单纯地重复释放能量脉冲,而是要进行各种极限条件下的精准操作——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命中移动的微观靶点,同时模拟干扰多个能量节点而互不影响,甚至尝试将能量形态从“锐利的手术刀”向“柔和的修复波”转换,探索其治疗应用的潜力。

每一次训练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对精神力的消耗巨大,结束后往往虚脱得需要立刻进行深度恢复。但效果是显着的,我对自身生命场的感知和操控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能量输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