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夜晚,在我那间狭小却相对安全的公寓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密会悄然上演。
窗帘紧闭,阻隔了都市的霓虹与窥探的目光,只留下一盏昏黄的落地灯,在三人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如同我们此刻复杂难言的心境。
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速溶咖啡的廉价香气,却丝毫无法中和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我,沈瑾年,坐在单人沙发上,双手交握,指尖冰凉,努力维持着表面镇定,内心却如同沸水般翻腾。
对面,是换上了一身黑色休闲装、褪去些许警服带来的威严、却更显干练利落的顾倾城。
她微蹙着眉,纤长的手指正仔细翻阅着李哲带来的、由他那位“江湖朋友”口述整理的、写满潦草字迹的信息摘要。
李哲则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一会儿搓搓手,一会儿又站起来踱步,兴奋与焦虑交织在他脸上。
这是我们三人小组的首次正式会面,目的明确而危险:策划一场伪装交易,引蛇出洞,抓捕那个售卖“智慧胶囊”的神秘药头。
“信息源虽然来自非官方渠道,但多个细节能够交叉印证,基本可信。”良久,顾倾城合上那份简陋却重若千钧的“报告”,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依次扫过我和李哲。
“这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作用机制诡异,成瘾性强,危害性极大,且目标明确指向特定群体,已经涉嫌严重刑事犯罪,必须彻查。感谢你们提供的线索。”她的肯定专业而克制,带着刑警特有的审慎。
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本就凝重的气氛更加冰封:“但是,根据现有信息,对方极其警惕,交易链条隐蔽,线下环节通过中间人单线联系,时间地点随机性极大。常规的布控抓捕难度极高,失败风险巨大,一旦打草惊蛇,这条线索很可能瞬间断掉,再想挖出来就难了。”
“所以,我们不能等,得主动引他出来。”我接口道,将这几天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了无数遍的计划雏形铺开,“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买家’,一个能勾起他们兴趣、符合他们目标客户画像、又不会引起他们怀疑的‘诱饵’。”
“我来当这个买家!”李哲立刻自告奋勇,拍了拍胸脯,试图用夸张的动作驱散紧张气氛,“我哥们说了,那药头专找那些看起来急需突破、有点门路但又缺钱、想走捷径的年轻人。我这形象,这气质,演个梦想一夜暴富、剑走偏锋的愣头青,绝对本色出演,毫无破绽!”
“绝对不行!”我和顾倾城几乎异口同声地否决,语气斩钉截铁。
“太危险了!”顾倾城看向李哲,眼神严肃,“对方是危险的罪犯,很可能携带武器,且行为模式无法预测。你缺乏专业的侦查和对抗训练,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有效介入和保护你。你的安全无法保障。”
“而且,”我补充道,心里还有一层更深的担忧无法明说,“你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背景清晰。突然冒出一个迫切需要‘智慧胶囊’的李哲,动机上容易引人怀疑,经不起推敲。”我绝不能把李哲直接推到最危险的枪口下。
“那……谁去?”李哲挠了挠光头,有些泄气,但也明白我们说的在理。
顾倾城的目光转向我,带着冷静的审视与评估:“沈医生,或许……你确实是更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