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何抗拒?】
那冰冷的、浩瀚的、直接作用于意识层面的“认知信息”,如同无声的惊雷,在主控室内每一个人的脑海中炸响。不是通过听觉,不是通过视觉,而是一种更本质的、仿佛从灵魂深处泛起的涟漪,带着星辰般古老的漠然和一丝……纯粹的好奇。
没有威胁,没有诱惑,没有情绪。只是一个简单到极致,却重若千钧的疑问。
抗拒?它问我们为何抗拒?
抗拒它的入侵?抗拒它的利用?抗拒它将傅瑾琛变为维持能量平衡的冰冷锚点?抗拒它将整个基地视为可以随意拆卸的泄洪管道?
这疑问本身,就充满了令人窒息的、高高在上的荒谬感!仿佛人类在质问蚂蚁为何要躲避即将踩下的巨足。
主控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僵在原地,脸上血色尽褪,瞳孔因极致的震惊和一种被彻底“物化”的恐惧而收缩。这种超越语言的直接意识投射,比任何武器和威胁都更可怕,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交流的概念,彰显了双方之间无法逾越的、如同天堑般的鸿沟。
苏晚晴站在原地,身体冰冷僵硬,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震惊过后,燃起的却是更加冰冷的、近乎疯狂的锐利光芒。
它交流了。它终于用了一种他们能够(勉强)理解的方式,进行了第一次真正的“接触”。虽然这接触的方式和内容,充满了令人绝望的差距。
但这也意味着……机会。一个窥探它本质的机会!
“记录!全力记录所有神经感知波动和能量频谱变化!分析这段‘信息’的载体结构、能量密度和共鸣模式!”苏晚晴的声音第一个响起,打破了死寂,冰冷、急促,却带着一种研究者面对未知样本般的狂热。恐惧被强行压下,理智被推到极限,她现在需要的是数据,是信息,是任何能用来理解对手的蛛丝马迹!
“是……是!”情报团队如梦初醒,强忍着意识层面的不适,疯狂操作设备,捕捉那正在缓缓消退的、诡异的认知涟漪。
“医疗组,汇报全员生理和神经反应!是否有异常?”苏晚晴继续下令,目光扫过脸色苍白的技术人员。
“暂无……暂无器质性损伤报告!但……但普遍出现短暂意识恍惚和认知失调!像是……像是大脑被强行塞入了一个无法处理的‘概念’!”医疗主管的声音带着惊魂未定的颤抖。
“认知超载……”苏晚晴喃喃自语,眼神更亮,“它不是在‘说’,而是在直接‘投射’一个完整的‘认知包’……这需要多么恐怖的信息压缩和意识干涉能力……”
“晚晴小姐!奇点能量读数稳定在低位,但其谐震频率的‘信息嵌入’模式持续存在!强度极低,但未停止!它……它好像在等待?”监测员报告道。
等待?等待我们的回答?还是等待我们因无法理解而崩溃?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答?如何回答?用语言?用思想?对方显然不依靠这种低效的交流方式。
但如果不回应,是否会激怒它?或者让它失去兴趣,进而采取更直接、更危险的手段?
这是一个全新的、更加诡异的棋局。每一步都走在未知的刀刃上。
“尝试……逆向解析那段‘认知信息’的载体频率。”苏晚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最低功率的能量脉冲,模拟其核心谐震特征,不附加任何具体信息,只反馈一个简单的‘接收确认’信号。”
她不敢传递任何复杂意念,生怕被曲解或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一个简单的“收到”,既是回应,也是试探,试探对方对这种交流方式的反应和底线。
“这太危险了!万一……”阿强急切道。
“执行。”苏晚晴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恐惧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主动试探,才能找到生机。
技术团队艰难地操作着。很快,一道极其微弱、经过精密调制的能量脉冲,沿着零点能源构成的诡异通道,逆向射向那个遥远的奇点。
脉冲发出后,主控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未知的反应。
几秒钟后——
奇点的谐震频率微微波动了一下,仿佛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那持续嵌入的、冰冷的“好奇”认知,悄然褪去。
紧接着,一段新的、更加复杂一些的“认知信息”缓缓弥漫开来,这一次,带着一种近乎……探究的意味。
【理解。阻碍。模式识别。低效。】
它理解了“接收确认”信号,并立刻做出了反馈!它认为我们的交流方式(语言、思维)是“阻碍”,是“低效的模式识别”!
苏晚晴的心脏狂跳!有效!交流建立了!虽然内容依旧令人沮丧,但却获得了宝贵的信息!
“它鄙视我们的认知模式!”情报主管失声惊呼,带着一丝被冒犯的愤怒和更深层的恐惧。
“不是鄙视,是陈述。”苏晚晴冷静地纠正,眼中闪烁着分析的光芒,“在它看来,我们的意识结构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无法直接处理它层面的‘信息’。所以它需要借助这种‘谐震投射’……但这同样说明,它并非全知,它也需要‘翻译’和‘适配’!”
这个发现至关重要!奇点并非不可理解的神,它也存在沟通障碍和认知局限!
“继续解析!重点分析‘低效’、‘模式识别’这些‘认知包’的能量构成!尝试找出其对应的‘基础信息单元’!”苏晚晴乘胜追击。
基地的研究机器再次超负荷运转起来,目标不再仅仅是防御和生存,而是……理解一个高等存在。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诡异的“认知交流”中流逝。奇点似乎对这场笨拙的“对话”产生了兴趣,时不时会投送过来一些碎片化的、令人费解的“认知包”,内容涉及【结构】、【能量转化】、【熵增】等基本概念,但其理解方式和角度与人类科学截然不同,充满了更高维度的视角,晦涩难懂,却又蕴含着颠覆性的智慧。
每一次接收,都让研究人员头痛欲裂,认知受到剧烈冲击,但也飞快地积累着宝贵的数据。
苏晚晴始终站在最前线,强行消化着这些海量的、超越理解的信息,大脑如同被撕裂又重组,但她咬牙坚持着,从中捕捉着任何可能关乎傅瑾琛和基地命运的线索。
她发现,奇点的“认知包”中,频繁出现一个独特的、能量签名异常清晰的“信息簇”,其含义经过艰难破译,近似于【稳定锚点】、【能量共生】、【意识界面】。
这无疑指向了傅瑾琛!
它似乎将傅瑾琛的状态视为一种必要的【稳定锚点】,通过零点能源实现某种【能量共生】,而傅瑾琛的意识,则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界面】?
这个猜测让苏晚晴不寒而栗。界面?什么界面?与什么连接的界面?
她猛地想起李维日志中关于“引导元素”与生物电信号“共鸣”的论述,以及奇点之前精准匹配“相位共鸣”频率的行为。
一个可怕的猜想逐渐成形:奇点无法直接、稳定地与我们这个维度的物质和能量进行交互?它需要一个“中介”?一个能够承受其能量特性、并能与本地生命意识产生“共鸣”的“接口”?
傅瑾琛,恰好因为“星烬”护甲耗尽生命能量后产生的特殊状态,以及他可能接触过“引导元素”的经历,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这个完美的“接口”?
所以它才如此“珍视”这个【稳定锚点】,甚至不惜展示力量进行威胁和诱惑,也要确保这个“接口”的存续?因为它本身,或许也无法轻易找到或制造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