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之前》上线的日子,转眼就到了。
石堡里的网络信号被临时加强到了极限,确保播出畅通无阻。傅瑾琛推掉了所有非必要的通讯,就坐在我旁边,面前摆着好几个屏幕,一个是播放界面,另外几个分别显示着实时收视数据、各大社交平台的热度趋势图,以及……安保系统的监控画面。
这阵仗,比我拿影后那天还紧张。
晚上八点整,片头曲准时响起。看着屏幕上那个穿着职业套装、眼神锐利、在男人堆里拼杀的自己,我心情有点复杂。这戏拍的时候吃了多少苦,掉了多少头发,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把它扔出去,接受亿万观众的检阅,就像把自己剥开了给人看,说不忐忑是假的。
前两集节奏很快,冲突一个接一个。我饰演的金融女主,不是那种靠男人上位的傻白甜,而是实打实靠脑子、靠狠劲儿往上爬的主儿。有几个专业术语密集的谈判场景,我演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绕进去,现在看成片,效果居然还不错,至少没露怯。
傅瑾琛看得很专注,偶尔会暂停一下,指着某个细节:“这里的气场转换处理得很好,从弱势到强势,过渡自然。”或者,“这个微表情,把内心的算计和表面的无辜结合得恰到好处。”
他点评得像影视学院的教授,客观,精准,听得我一愣一愣的。这男人,到底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技能点?
播到第二集后半段,女主被对手陷害,陷入绝境,在雨夜里独自挣扎的那场戏时,我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那场戏我NG了十几次,哭得眼睛肿成核桃,现在看,那种绝望和不服输的劲儿,确实演到骨子里去了。
傅瑾琛没说话,只是伸出手,覆在了我攥紧的拳头上。掌心温热,带着无声的安抚。
两集播完,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我长长舒了口气。
几乎是在同时,旁边监控数据的屏幕开始疯狂刷新!
首小时播放量直接破了平台今年的记录!弹幕厚得几乎遮住了画面,清一色的“卧槽燃爆了!”“女主帅我一脸!”“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苏晚晴演技炸裂!”
热搜榜上,#破晓之前#、#苏晚晴演技#、#金融女主天花板#等词条以坐火箭的速度往上窜,后面都跟着“爆”字。
林薇的电话立刻打了过来,声音是压抑不住的兴奋:“晚晴!爆了!彻底爆了!数据和口碑都远超预期!海外平台的反响也非常好!你这次,算是真正站稳实力派了!”
我听着电话那头林薇激动的声音,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赞誉,心脏后知后觉地开始狂跳。成了!真的成了!
挂掉电话,我扭头看向傅瑾琛。他脸上没什么夸张的表情,但眼底那点细微的笑意和赞许,比任何夸张的赞美都让我受用。
“看来,苏老师又要忙起来了。”他慢悠悠地说,语气带着点调侃。
我正要说话,他面前另一个显示安保监控的屏幕,突然弹出了一个红色的警告框!
有异常信号试图定位我们的Ip地址!来源……境外!
刚才还轻松的气氛瞬间凝固。
傅瑾琛眼神一冷,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了几下,警告框消失。他对着通讯器低声命令:“启动反追踪程序,干扰信号源。加强外围警戒,一级戒备。”
放下通讯器,他看向我,刚才那点笑意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冰冷的锐利。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安安稳稳地看剧。”
我的心沉了下去。果然,只要我出现在公众视野,危险就如影随形。
“能查到具体来源吗?”我问。
“很狡猾,用了多层跳板,短时间内很难追踪到源头。但可以肯定,和‘创世纪’脱不了干系。”傅瑾琛站起身,走到窗边,撩开厚重的窗帘一角,看着外面漆黑的山影,“他们这是在提醒我们,他们无处不在。”
他放下窗帘,转过身,目光落在我身上:“后续的宣传,必须做出调整。所有线下活动全部取消,线上采访,也只能采用事先录播、并由我们技术人员全程监控信号的方式进行。”
我点点头。虽然遗憾,但安全第一。
“没关系,”我扯出一个笑容,“能播出,能被大家看到,认可,我已经很满足了。其他的,慢慢来。”
傅瑾琛走到我面前,低头看着我,眼神深邃:“苏晚晴,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你今天,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这比任何公关手段都更有力。”
他这话,像定心丸一样。
是啊,作品才是演员最硬的底气。只要我演得好,站得稳,那些躲在阴沟里的老鼠,再怎么蹦跶跶,也改变不了什么。
剧集上线的喜悦,被这突如其来的警告冲淡了些,但并没有被浇灭。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
“傅瑾琛,”我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他们越是这样,我越要把戏演好。我要站在最高的地方,让他们看得见,却永远够不着。”
傅瑾琛看着我眼中燃起的斗志,嘴角微微上扬,那是一个带着冷意和骄傲的弧度。
“好。”他握住我的手,“我陪你。”
那一晚,石堡外的山风似乎刮得更猛了。
但我知道,我和他,就像这坚固的古堡,无论外面风雨多大,都会牢牢扎根在这里,直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而《破晓之前》的爆火,就像一道刺破黑暗的闪电,不仅照亮了我的前路,或许,也能让某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显露出些许痕迹。
接下来的几天,果然如傅瑾琛所料,我的工作邮箱和林薇那边收到了雪花般的采访和活动邀约,但都被我们用“身体尚在恢复期”为由,婉拒了大部分,只精选了几个影响力大、且能完全掌控采访环境的线上媒体,安排了录播专访。
录制地点就在石堡内一个经过布置的房间,背景是虚化的书架,看不出具体位置。每个问题都经过提前沟通,我的回答也力求沉稳得体,既表达了对作品的热爱,也透露着需要静养的歉意,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傅瑾琛亲自坐在监控器后面,盯着信号传输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专访播出后,效果很好。我那种“人淡如菊”、专注作品的形象,反而又圈了一波粉。大家对我之前的“意外”更加同情,对《破晓之前》的讨论热度也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