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4章 千里追簪,终获“珍宝”

第4章 千里追簪,终获“珍宝”(1 / 2)

怀揣着那只至关重要的旧木盒,沈仲文几乎是飞奔回府的。他一刻也等不及,立刻召集了府中最得力的几名管事和心腹随从,将木盒示于众人,并将从苏婉娘处得到的信息——城北跳蚤市场、独眼老汉——作为最高指令下达下去。

“所有人手,立刻放下手头其他事务,全力追查这个独眼老汉!找到他,问出玲珑玉簪的下落!谁先找到,重重有赏!”沈仲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火焰。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沈府的仆从、绸缎庄的伙计,甚至一些与沈家有往来的三教九流之人,都被动员起来,如同撒开的一张巨网,扑向了城北那片鱼龙混杂之地。

城北跳蚤市场,是临安府底层百姓和江湖客聚集交易之所,充斥着各种来路不明的旧货、古董(真假难辨)、以及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沈家的人在其中明察暗访,耗费了三天时间,几乎将整个市场翻了个底朝天,询问了无数摊贩,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那个符合特征——年约六十,瞎了一只眼睛——的老汉。

起初,那独眼老汉见来人气度不凡,问的又是几年前的事情,心中警惕,矢口否认,连连摆手说从未见过什么玲珑玉簪,也没卖过什么雕刻玉簪图案的木盒。

沈家的管事早已得了沈仲文授意,见状也不着急,先是客客气气地奉上一锭十两的银子,说是“请教之资”,见老汉独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仍犹豫不决,便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威胁之意,暗示若不老实交代,便以销赃之罪将他扭送官府。在这软硬兼施之下,那独眼老汉终于扛不住了,他紧张地四下张望一番,压低声音道:“各……各位爷,小的说实话,那……那玲珑玉簪,小的确实经手过……”

沈府管事精神一振:“快说!现在玉簪在何处?”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老汉回忆道,“有一伙外地来的盗贼,急于销赃,将那玉簪低价卖给了小的。那玉簪确实是好东西,玉质温润,雕工更是了得,小的也知道价值不菲。但……但那玩意儿太扎眼,小的不敢久留,没过几天,就转手卖给了一个从苏州来的行商,听说那商人姓胡,专门收集这类古玩玉器……”

“苏州?胡姓商人?”管事追问,“可知他具体在苏州何处?样貌如何?”

老汉苦着脸道:“爷,这都过去三年了,小的哪里还记得那么清楚?只记得那人约莫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留着两撇小胡子,说话带着明显的苏州口音。至于具体住处……做我们这行当的,都是银货两讫,从不问客人来历啊……”

线索到了这里,似乎又断了。苏州府那么大,找一个三年前只有一面之缘的行商,谈何容易?

消息传回沈府,沈仲文在书房中踱步,眉头紧锁。苏州……虽然不远,但也要数日路程。派人去找?万一手下人办事不力,或者见到玉簪价值连城,起了异心怎么办?而且,与那商人讨价还价,也需要能做主的人在场。

思索再三,沈仲文猛地一拍桌案,下定决心:“备车!准备足额银票!我亲自去一趟苏州!”

冯氏得知丈夫要远行去苏州,只为寻找一支玉簪,心中忧虑,温言劝道:“相公,不过是一支玉簪,何必亲自奔波?派个得力之人前去办理便是,家中生意还需你坐镇啊。”

沈仲文此刻哪里听得进劝告,不耐烦地摆手道:“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此事关系重大,非我亲自前往不可!家中生意有各位掌柜看着,出不了岔子!”他心中想的,全是早日拿到玉簪,赢得美人归的急切。

冯氏见丈夫态度坚决,且神色间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执拗与狂热,心中黯然,只得默默为他准备行装,不再多言。

次日清晨,沈仲文带着几名精干随从和大量银票,乘坐马车,离开临安,一路朝苏州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无心欣赏江南水乡的春色,只顾催促车夫快马加鞭,仿佛晚到一刻,那玉簪就会长翅膀飞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