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陋室孤影 隔墙闻仙音

第1章 陋室孤影 隔墙闻仙音(1 / 2)

明朝景泰年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运河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穿过县城,带来了南来北往的船只,也带来了无尽的繁华与喧嚣。码头上,脚夫们哼着号子,扛着沉甸甸的货物;沿河的街道,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马蹄声、舟楫摇橹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空气里混杂着河水淡淡的腥气、茶叶的清香、布匹的染料味,还有各家食铺飘出的饭菜香气,活色生香。

在这片繁华景象的边缘,靠近城墙根的一处略显僻静的街巷里,有一家不算起眼的当铺,黑底金字的招牌上写着“和顺记”。铺面不大,但柜台高耸,透着几分森严。此刻,日头已然偏西,铺子里迎来了最后的零星客人。

柳存义将一位捧着破旧棉袄、佝偻着腰的老妇人送出店门,小心地掩上门板。他年方二十,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短褐,眉眼还算周正,只是面色带着些营养不良的苍白,眼神里总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怯懦。

“存义,磨蹭什么呢?快把地扫了,账本收拾好!”柜台后,留着山羊胡、戴着瓜皮帽的老掌柜头也不抬地拨弄着算盘,声音带着惯常的威严。

“是,掌柜的。”柳存义低声应着,连忙拿起靠在墙角的扫帚,开始清扫地面。动作间,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小心翼翼。

他是城郊农户家的儿子,爹娘早逝,几亩薄田也被族亲占了去,无依无靠,三年前辗转来到城里,好不容易托了远房表叔的说情,才在这“和顺记”当铺里谋了个学徒的差事。说是学徒,实则杂役,洒扫庭除、跑腿送信、伺候掌柜伙计,什么杂活累活都归他。工钱微薄,仅够糊口。

铺子里的另一个伙计,比他早来两年的李二,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嗑着瓜子,斜眼瞅着柳存义忙碌的身影,嗤笑道:“我说存义,你小子干活能不能利索点?磨磨蹭蹭跟个大姑娘似的。瞧你那怂样,以后哪个姑娘能看上你?”

柳存义脸一热,头垂得更低,只是闷头扫地,不敢接话。他知道,一旦回嘴,只会招来更肆意的嘲笑。在这里,他是最底层,谁都可以踩一脚。他的性格,便在日复一日的压抑与卑微中,愈发变得懦弱内向。

收拾停当,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店铺打烊,掌柜和李二各自回家,当铺后院便只剩下柳存义一人。

他的“家”,是后院角落里一间原本用来堆放杂物的柴房。低矮、潮湿,夏天闷热如蒸笼,冬天寒风能直接从墙壁的缝隙里钻进来。屋里除了一张用木板搭成的床铺、一张缺了腿用砖头垫着的破桌子,便再无他物。一盏油灯如豆,光线昏黄,勉强驱散一隅黑暗。

柳存义坐在床沿,就着咸菜啃着一个冷硬的窝头,这便是他的晚饭。柴房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和灰尘混合的气息,与墙外运河畔传来的隐约酒肉香气,形成了残酷的对比。他的生活,便如同这间柴房,黯淡无光,清贫如水,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希望。

然而,与这陋室仅一墙之隔,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墙那边,是告老还乡的苏员外家宅。苏员外曾在京城为官,虽官阶不高,却也积攒了些家底。归乡后,置办了这座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气派非凡。

此刻,苏家后院灯火通明,隐约传来杯盘碰撞和丫鬟们细碎的脚步声,那是主人家正在用晚膳。与这凡俗的热闹相比,更吸引柳存义的,是晚膳过后,常常会响起的一阵琴声。

果然,当隔壁的喧嚣渐渐平息,一轮明月爬上柳梢时,一阵悠扬婉转的琴声,便如潺潺流水般,越过那道不算太高的隔墙,清晰地传入柳存义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