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崇文授业 心意互通

第2章 崇文授业 心意互通(1 / 2)

自月湖堤偶遇之后,一连数日,苏墨卿都有些神思不属。

在崇文堂授课时,讲解圣贤文章,眼前偶尔会闪过那抹杏色的俏影;批阅学生课业,那方染了胭脂的素帕会不经意从脑海浮现;甚至夜间挑灯夜读,窗外风吹桃枝的声响,也让他恍惚觉得是那日的环佩微鸣。他自知这般状态不妥,努力收敛心神,却总难抑制那悄然滋长的念想。学生们也察觉先生近日似乎有些不同,讲至《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语气总会不自觉地放缓放柔,便有胆大的学生私下打趣,苏墨卿听闻后,也只是面颊微热,佯作严肃地将话题岔开,心中却是一片惘然。

缘分之事,有时便是这般奇妙。就在苏墨卿以为那日相遇不过是人生中一场转瞬即逝的风景时,命运的丝线却再次悄然交织。

这日午后,崇文堂的堂主亲自领着两人来到苏墨卿授课的斋舍。苏墨卿抬头一看,心中顿时一跳——来的竟是锦绣阁的沈掌柜,而他身后那位低眉顺眼、身着浅碧色衣裙的姑娘,不是沈知意是谁?

沈掌柜年约四旬,面容和善,穿着体面的绸缎长衫,见到苏墨卿,便笑着拱手道:“这位便是苏先生吧?久仰大名。小女知意,自幼也喜读些诗词,老夫想着女儿家多识些字,明些理,将来也好帮着打理些布庄账目,不至于被人蒙骗。听闻崇文堂苏先生学问渊博,为人端方,特来恳请先生收下小女,教她读些诗书典籍,不知先生可否应允?”

原来,那日沈知意回家后,并未详提月湖堤之事,只略说遇到一位好心书生相助。沈掌柜夫妇本就疼爱这独生女儿,见她有心向学,便动了为她请个先生的念头。打听之下,崇文堂的苏墨卿口碑甚好,学问扎实,且品性高洁,虽年轻,但教导女儿读书识字应是绰绰有余,于是便有了今日之行。

苏墨卿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忙起身还礼:“沈掌柜过誉了,墨卿才疏学浅,‘渊博’二字实不敢当。若蒙不弃,能教导沈姑娘,是墨卿的荣幸。”他目光转向沈知意,见她今日打扮得更为素雅,未施粉黛,却更显清丽脱俗,正微微抬眸看向他,眼中含着些许羞涩,又带着几分期待。

堂主在一旁捻须笑道:“墨卿不必过谦。沈姑娘灵慧,由你教导,正是相得益彰。如此便说定了,每日午后,便在偏院那间静室授课,如何?”

事情便这般定了下来。自此,每日午后,崇文堂那处僻静的偏院,便成了苏墨卿与沈知意固定的授课之所。院子里种着几株海棠,此时正值花期,粉白的花朵团团簇簇,幽香暗浮。

初始几日,二人尚有些许生分与拘谨。苏墨卿秉持师道,讲解经文典籍时一丝不苟,从《女诫》、《内训》的基础,到《诗经》、《楚辞》的风雅,循序渐进。沈知意则恭敬聆听,认真笔录,偶有不解之处,便轻声提问,声音软糯,态度恳切。

然而,沈知意的聪慧,很快便超出了苏墨卿的预料。一首《关雎》,他只需讲解一两遍,她便能流畅背诵,更能体会诗中那含蓄而美好的情感,轻声说道:“先生,这诗中之‘求’,并非强取,而是寤寐思服、琴瑟友之的尊重与倾慕,可是如此?”苏墨卿闻言,心中讶异且欣喜,点头称是,看向她的目光中,不禁多了几分赞赏。

她习字也极有悟性,虽初始笔力稍弱,但架结构颇具章法,娟秀工整,隐隐已有自己的风骨。苏墨卿便会执笔示范,为她讲解永字八法,如何运腕,如何藏锋。有时他会站在她身侧,看着她凝神书写,那专注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偶尔笔尖滞涩,她会微微蹙眉,那模样,竟让他觉得比院中海棠更为动人。

时光在纸墨书香中悄然流淌。两人之间的相处,也渐渐从最初的师生之礼,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亲近与默契。他会在她递上功课的瞬间,不经意触碰到她微凉的指尖,心中便是一颤;她则会在他讲解口渴时,提前为他沏好一杯温茶,悄悄放在他手边不远不近的位置。他给她挑选的字帖,总会格外用心地圈点出需要注意的笔划;她为他沏的茶,水温总是恰到好处,仿佛揣摩过他喜好的温度。

他们交谈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学问,渐渐扩展到一些日常琐事,甚至偶尔会聊起各自的喜好。苏墨卿发现,沈知意并非一味温顺,内里自有其灵秀剔透的心思,对许多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而沈知意也愈发觉得,这位苏先生不仅学问好,心地更是纯善耿直,与他交谈,如沐春风。

一次,苏墨卿讲到《论语》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句,联想到自身家境,不禁有些感慨。沈知意察觉他情绪低落,便柔声道:“先生,知意以为,贫富并非衡量君子小人的标准。家父常言,锦绣阁的绸缎再华美,若心术不正,也不过是金玉其外。如先生这般,虽清贫却志洁,恪守本心,才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她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润泽了苏墨卿有些干涸的心田。他抬眸看她,见她目光清澈,言辞恳切,毫无虚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感动。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细微的火花迸溅,两人都迅速移开了目光,耳根却都不约而同地染上了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