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7章 余波未平;汪旦之志;警世遗训(全文完)

第17章 余波未平;汪旦之志;警世遗训(全文完)(1 / 2)

宝莲寺案虽然告一段落,但余波远未平息。随着案情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涉案人员被揪出,整个永淳县乃至南宁府都人心惶惶。

汪旦根据新发现的证据,继续追查涉案官员和乡绅。南宁知府被革职查办,押送京师待审;前任永淳知县被罢官流放;按察司某官员畏罪自杀。还有十余名各级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当地乡绅也纷纷落网。李员外病死在狱中;王掌柜的家产被抄没;赵师爷被判处流放。那些参与寺中淫乱活动的富商豪绅,一个都没能逃脱。

汪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得罪了不少人。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他办案是为了敛财夺产;有人写信到京城告状,诬陷他滥用职权;甚至有人雇凶行刺,好在李彪警惕,及时擒获刺客。

更复杂的是那些受害妇女的安置问题。许多妇女羞于见人,整日闭门不出;有的被夫家休弃,无家可归;还有的竟然怀上了僧人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处置。

汪旦特地拨出专款,在城外设立善堂,收容无家可归的妇女。还请来女医官为她们诊治疗伤,请女先生教她们手艺,让她们能够自食其力。

对于那些怀有身孕的妇女,汪旦尊重她们的选择:愿意留下的,善堂提供衣食;想要堕胎的,官府安排医官;想要送人的,帮助寻找收养人家。

这些举措虽然得到多数人认可,但也引来一些非议。有些道学先生指责他纵容失节妇人,有些乡绅则认为他多管闲事。

最让汪旦痛心的是,有些受害妇女不堪压力,选择自尽。短短一个月内,就有六人投河、三人上吊。每接到一例报告,汪旦都深感无力。

大人已经尽力了。李彪安慰道,这都是那些淫僧造的孽。

汪旦摇头:若是能早一些发现,或许就能少一些悲剧。

这时,朝廷的旨意到了。皇帝对宝莲寺案十分重视,下令全国整顿寺院,严禁类似活动。还特地表彰汪旦刚正不阿,办案有力,赏银百两,升官一级。

但汪旦开心不起来。他知道,这场风波中没有真正的赢家。那些受害的妇女,那些无辜的女婴,那些被玷污的佛法,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宝莲寺案后,汪旦声名大噪。不仅百姓称他汪青天,上司也对他刮目相看。然而他却更加谨慎勤政,深藏功与名。

这天,按察使司派人送来请柬,邀请汪旦赴桂林参加官宴。宴会上,大小官员纷纷向他敬酒,称赞他办案有力。

汪大人真是我辈楷模啊!

以后还要多多仰仗汪大人!

汪旦谦逊回礼,不骄不躁。他知道,这些奉承背后,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假意。

宴后,按察使特地留下汪旦,暗示道:汪大人此次立下大功,朝中已有议论。若是愿意...本官可代为打点,保你早日高升。

汪旦明白其中的意思:只要他肯对某些涉案官员网开一面,就能得到更快升迁。但他毅然拒绝:下官办案只为秉公执法,非为个人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