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6章 细询宾客,瓦工关键

第16章 细询宾客,瓦工关键(1 / 2)

陈太守决心重审林家命案,但他并未急于提审已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林氏兄弟,也未立刻传唤悲愤莫名的林老太爷或惊魂未定的柳姨娘。他深知,此案先前已铸成冤狱,若循旧路,难免再受先入为主之见的干扰,甚至可能被真凶预先准备好的说辞所蒙蔽。

他采取了更为高明且谨慎的策略:外围突破。下令将婚礼当日所有前来林府贺喜的宾客、帮忙的伙计、乃至所有在场的仆役,只要还能寻到的,逐一传唤到太守衙门偏厅,由他亲自逐一、单独、详细地询问。

偏厅之内,气氛虽不如正堂公审那般肃杀,却也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陈太守并未高坐堂上,而是设了一张书案,与问话之人相对而坐,身旁仅有心腹师爷记录。他语气平和,但目光如炬,细致入微地询问每一个被传唤者:当日是何时到的林府?在何处就坐?席间可曾离开?去了何处?见了何人?可曾注意到新郎官林叔安有何异常?又可曾见过林伯贤、林仲德二人离席或有何可疑举动?尤其是婚礼仪式开始前、新郎官失踪前后的那段时间,每个人的行踪见闻,皆要细细道来。

这一问,便问了足足两日。被问话者多达百人。多数人的回答千篇一律:当时宴席热闹,只顾饮酒谈笑,并未特别注意新郎官及其两位兄长的具体行踪,更未见到任何异常情形。问话过程繁琐而枯燥,仿佛大海捞针。连记录的师爷都有些倦怠了,但陈太守却始终凝神静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蛛丝马迹。

直到这一日,传唤到一位名叫赵三的瓦匠。这赵三约莫四十岁年纪,面色黝黑,手掌粗糙,一身短打衣衫洗得发白,进入这威严的官府偏厅,显得十分拘谨紧张,手足无措,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小民赵三,叩见青天大老爷。”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赵三,不必惊慌,起来回话。”陈太守语气温和,“本官传你来,只是例行问询。林家婚礼那日,你可曾前往贺喜?”

“回……回大老爷的话,小民去了,只是……去得迟了。”赵三低着头回答。

“哦?为何迟去?”陈太守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回大老爷,那日清晨,邻舍一家屋顶漏雨,央小民去帮忙修补。修补屋漏需得仔细,不然还得再漏,所以耽搁了些时辰,去到林府时,宴席都已开了一阵了。”赵三老实回答。

修补屋漏?屋顶?陈太守心中微微一动,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他继续不动声色地问道:“原来如此。你是瓦匠,常登高作业,眼力想必是极好的。”

“不敢当,大老爷,混口饭吃。”赵三谦卑道。

“本官问你,那日你在邻居家屋顶修补时,所处位置,可能望见林府院内情景?”陈太守的问题开始变得具体,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赵三想了想,点点头:“回大老爷,能望见。那邻居家与林府只隔了一条窄巷,他家的屋顶比林府的院墙还要高些,望过去,能看到林府后院的一大片地方。”

后院!陈太守的心跳似乎漏了一拍!发现尸体的柴房,正是在后院!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语气依旧平稳:“哦?那你修补屋漏之时,可曾无意间看到林府后院有何动静?譬如,是否有人来往?不必刻意回忆,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赵三努力地回忆着,黝黑的脸上眉头紧锁。他当时一心只顾着干活,并未特意去窥探林府内院,但人在高处,视野开阔,有些景象难免会落入眼中。

“动静……”他喃喃道,“那日林府办喜事,后院好像比平日人少……对了,小民好像……好像是看到了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