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明默默抽烟,眼中也是难掩的悲伤。虽然正义得到了伸张,但代价实在太大了。
通州知州赵大人因监管不严,被吏部记过处分。作作张明被流放后,通州衙门整顿了验尸程序,加强了监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起案件在通州乃至整个顺天府都引起了广泛讨论。人们既为香儿的贞烈感叹,也为李氏的堕落唏嘘,更对郎复兴的卑鄙表示不齿。
“寡妇门前是非多啊!”“所以说要守妇道,否则害人害己!”“成功那孩子也是可怜,夹在中间难做人。”“张家老人更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
案件还被编成戏文,在各地传唱。有的版本强调香儿的贞烈,有的突出李氏的淫恶,有的则侧重官场的黑暗。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在警示世人: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年后,郎复兴刑满释放,但已经落魄不堪。他无颜回通州,只能流落他乡,不知所终。
成功刻苦读书,终于考中秀才。但他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阴影,终身未再娶妻,独自抚养弟弟台儿长大成人。
每年清明,成功都会带着台儿去给香儿上坟。他会默默地打扫墓地,献上香儿生前喜欢的点心,然后长久地伫立墓前,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远在宁古塔的李氏,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终于支撑不住,病死在劳役中。临终前,她反复念叨着两个儿子的名字,眼中满是悔恨的泪水。
一场通奸引发的悲剧,就这样以多个家庭的破碎而告终。它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黑暗。
每当秋风起时,通州的老人们还会提起这桩案子,感叹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啊!李氏若不是耐不住寂寞,何至于此!”
而香儿的坟墓前,总有人自发地前来祭奠。这个为保贞洁而付出生命的女子,已经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个符号——贞烈的符号,也是悲剧的符号。
岁月流逝,往事渐行渐远。但那些血泪教训,依然在无声地警示着后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