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助在详细阐述了宋朝科举那套严密的防弊体系后,话锋一转,将重点引向了考试内容与制度核心精神这一更为根本的层面。茶室内的光线似乎也随之变得更加凝练,聚焦于他接下来的话语。
“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而非记忆机器。”他的声音透过面具,带着一种引导性的清晰,每个字都敲击在关键点上,“因此,出题的方向,必须牢牢锁定在考察应试者的真才实学、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几个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管理职责的关键要素上。”
说到这里,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前世所了解到的、科举制度在后期的演变轨迹,那是一条从开放走向封闭、从务实走向僵化的下坡路。他的语气中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丝引以为戒的警示意味:
(佐助\/钟明内心:前世的科举,到了后期,内容完全僵化,死死框定在‘四书五经’的狭窄范围内,要求考生‘代圣人立言’,写出格式极其刻板、近乎文字游戏的‘八股文’。结果呢?选拔出来的,大多成了只会死记硬背、引经据典、脱离实际政务的书呆子,严重缺乏处理现实问题和应对变局的灵活性与创造力。当面对真正的危机时,这套体系培养出的官员往往束手无策。)
他将这份沉重的历史教训转化为明确的告诫,传递给在场的决策者:“我们一定要警惕,绝不能重蹈覆辙,让考试内容变得僵化、脱离木叶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果只注重死记硬背书本教条和固定的格式套路,最终选拔出来的,很可能是一群只会掉书袋、纸上谈兵,却无法真正为村子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在复杂局面下做出有效决策的人。这也是那个古老制度后期走向衰落,最终被时代淘汰的一个沉痛教训。我们建立新制,必须时刻以此自省。”
随即,他将话题提升到了制度的核心价值层面,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一项基本原则:
“归根结底,我们所要借鉴和建立的这套选拔制度,其最根本的价值,并不在于那些看似周全的流程和严苛的防弊手段本身。”他微微停顿,让接下来的话语如同基石般落下: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八个字。”
他进一步阐释这八个字所能带来的深远社会影响,目光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这套制度,旨在为所有具备才能和潜力的人——无论他出身于显赫的忍者家族,还是普通的平民家庭,甚至是慕名而来的外来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一条清晰可见的、凭借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通道。”
他的目光依次扫过纲手、卡卡西和静默不语的鼬,语气中带着一种打破千年陈规的决意与远见:
“它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它试图打破千百年来,由少数忍者家族和狭隘的门第观念对知识传承、权力分配和上升途径的垄断。让才华和能力,而不是血脉和出身,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为村子效力、能否获得相应地位和职责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这番话,直指忍界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阶层壁垒和权力结构,描绘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注重个人价值、也必然更具内在活力的未来木叶图景。纲手眼中精光闪动,那是作为改革推动者看到核心关键时的锐利;卡卡西也收起了惯常的慵懒之态,露出的单眼中闪烁着深思;连一直如同静水深流般沉静的鼬,那深邃的眼眸中也泛起了难以平息的思索波澜。他们都清晰地意识到,佐助所提议的,不仅仅是一场考试形式或内容的改革,更是一场可能深刻改变木叶乃至整个忍界未来权力结构和社会生态的、静默却有力的变革。茶室内的空气,因这宏大的构想而显得格外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