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 第121章 雅集变论战,针锋对麦芒

第121章 雅集变论战,针锋对麦芒(1 / 2)

阁楼入口,仿佛成了楚河汉界。

空气凝固了,时间也似乎被这无声的对峙拉扯得粘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狭窄的楼梯口,看着李唐的正统血脉与武氏的新贵权臣,不期而遇。

武三思那张横肉丛生的脸上,最先浮起的是一丝错愕,紧接着,便化作了浓得化不开的轻蔑与挑衅。他像是打量一件蒙尘的古董,上下扫视着李旦,那目光毫不掩饰,仿佛在说:你也配站在这里?

“哟,这不是相王殿下吗?”他开了口,声音洪亮,带着一股酒色浸淫出的沙哑,故意让整个阁楼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今儿是什么风,把您这位大闲人给吹出来了?我还以为,您要在府里头清心寡欲,修成活神仙了呢。”

话音粗鄙,极尽嘲讽。

满座贵妇,有人掩唇低笑,有人面露不忍,更多的则是交换着复杂的眼神。荣国夫人端坐上首,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在品味着儿子这第一招的力道。

太平公主站在武三思身侧,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她饶有兴致地看着,像是欣赏一出由自己亲手导演的好戏,想看看这位一向温吞谦恭的皇兄,今日要如何收场。

上官婉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袖口,几乎要忍不住上前解围。

然而,李旦没给她这个机会。

面对武三思近乎羞辱的问候,他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愤怒或窘迫。他只是平静地、完整地,对着太平公主与武三思,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宗室之礼,姿态谦和,脊梁却挺得笔直。

“梁王殿下说笑了。”李旦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今日澄心阁雅集,乃天后陛下钦点,为国修典之盛事。本王奉诏前来,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番话,不卑不亢。他没有回应武三思的私人挑衅,而是将自己的行为,直接抬高到了“奉诏”与“国事”的层面。你武三思可以嘲讽我李旦个人,但你敢质疑天后的旨意吗?

武三思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就像用尽全力打出一拳,却砸在了一团棉花上,说不出的憋闷。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微妙时刻,陆羽动了。

他脸上绽放出无比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对着两拨人马深深一揖,声音里充满了惊喜,仿佛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哎呀!公主殿下!两位王爷!您们可真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啊!”他高声赞叹,演技浮夸得恰到好处,“竟是约好了一同前来,这叫‘双龙汇’,大吉之兆,贵不可言!快请上座,快请上_座!就等您几位贵客压轴,这雅集才算真正开了场!”

他这一番操作,直接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狭路相逢,强行扭转成了一场皆大欢喜的“心有灵犀”。那顶“双龙汇”的高帽子扣下来,谁若再继续针锋相对,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不识抬举了。

太平公主眼中的笑意更深了,她瞥了陆羽一眼,那眼神里,多了几分玩味。

李旦顺势对着陆羽微微颔首,便牵着王妃的手,从容不迫地走上楼来。武三思冷哼一声,也只能随着太平公主,一并上楼。

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么被陆羽用插科打诨的方式,给搅黄了。

众人落座。

正如陆羽之前所布置的那样,李旦与王妃,坐在了西侧首位,正对着东侧的太平公主。这“分庭抗礼”的格局一摆出来,整个阁楼的气氛便不一样了。原本一面倒的威压,此刻竟隐隐有了抗衡之势。

武三思被安排在太平公主下首,中间还隔着那位擅长见风使舵的库狄夫人。他看着对面安然落座的李旦,心里愈发不爽,感觉自己像是被刻意隔开了一样。

陆羽与上官婉儿作为主人,在堂中敬酒。

“今日上巳,群贤毕至,澄心阁有幸,能邀诸位夫人、殿下于此,共襄文坛盛举。愿以此薄酒,祝天后陛下圣躬万安,祝我大唐江山,万代永昌!”陆羽举杯,言辞恳切。

众人纷纷举杯,连荣国夫人都象征性地端起了茶盏。

然而,这风雅的场面,注定维持不了多久。

三巡酒过,武三思已是按捺不住。他最烦的就是这种文绉绉的调调,在他看来,权力与财富,才是世间唯一值得夸耀的东西。

“陆总校官!”他猛地一拍桌案,声音之大,让邻座的库狄夫人吓得一哆嗦,“这光喝酒有什么意思?吟诗作对,那是穷酸秀才干的事。本王今日来,给大伙儿带了些助兴的小玩意儿,也让各位开开眼!”

说罢,他大手一挥,几名壮硕的家仆立刻抬着一口沉重的箱子走了上来。箱盖打开,刹那间,珠光宝气,冲天而起!

满箱的东海明珠、西域宝石、赤金玛瑙,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阁楼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不少贵妇的眼睛都直了。

武三思得意地哈哈大笑,抓起一把鸽子蛋大小的夜明珠,随手赏给了身边的歌姬,尽显豪奢与霸道。他斜眼瞟着对面的李旦,那眼神仿佛在说:看到没?这才是实力!你那点俸禄,买得起这里头的一颗珠子吗?

李旦面色平静,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浮沫,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上官婉儿秀眉微蹙,武三思此举,是将这场雅集,彻底拉低到了市井炫富的层次,粗鄙不堪。

陆羽却抚掌大笑,满脸都是“惊叹”。

“梁王殿下真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这等宝物,真是让我等凡夫俗子开了眼界,开了眼界啊!”他一边赞叹,一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不过,今日是上巳节,古人曲水流觞,讲究的是一个‘雅’字。宝物虽好,终究是身外之物。咱们今日,不如效仿古人,以诗为酒,岂不更显风流倜傥,名传千古?”

他将“雅”字咬得极重,又把事情上升到“名传千古”的高度。

武三思脸色一沉,正要发作,说他最瞧不上的就是这些虚名。

一直沉默的李旦,却在此时放下了茶杯。

“陆总校官所言极是。”他缓缓开口,声音温润,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力量,“美玉有价,诗文无价。今日群贤毕至,若能得闻佳句,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他一开口,便将陆羽的提议,变成了金科玉律。他是亲王,是李唐宗室的代表,他为这场“风雅”定了调,武三思若再用金钱来衡量,便是自承粗鄙。